版纳植物园建立凤蝶兰种子共生萌发技术

2016年08月22日 10:06中国园林网柏斌

凤蝶兰花朵

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记者柏斌报道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再引种研究组博士周翔利用种子袋技术,成功分离到一种促进凤蝶兰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的高亲和性Epa-01菌株,并建立了凤蝶兰种子高效共生萌发技术。

凤蝶兰为附生兰,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属珍稀濒危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凤蝶兰花期5-6月,花大且颜色绚丽,形似彩蝶,极具观赏价值。

据周翔介绍:兰科植物种子细小如粉尘,缺乏储存营养的器官(如胚乳),种子早期发育阶段完全依靠外界提供营养。自然条件下,受温度、湿度、光照、附生宿主种类及共生真菌分布的影响,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率极低,一般在1%以下。如能分离并纯化出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共生真菌,选择和优化共生培养条件,建立共生培养技术,既可以快速扩繁出大量的兰科植物幼苗,同时相对于无菌萌发繁育技术来说大大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兰科植物的回归及保护。目前,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技术已成为兰科植物保护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采用共生Epa-01菌株和非共生(无菌萌发,人工添加营养)萌发技术进行凤蝶兰种子繁殖的对比研究发现,共生萌发显著优于非共生萌发技术,主要表现为较高的种子萌发率(>80%)和较快的发育速度(共培养60天具发育阶段5的种子比例占50%左右)。此外,在迁地和离体种子共生萌发处理条件下,Epa-01菌株在阳桃、毛紫薇、红千层和紫铆四种附生宿主树皮基质上展示不同的促萌发、促生长效率,毛紫薇和阳桃较高,紫铆最低。周翔说:“这些研究结果为凤蝶兰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将有助于凤蝶兰的回归引种、野外自然种群的恢复、重建时选择合适的附生宿主及种子繁殖方法。”

推荐阅读:

四川赵镇:首届紫薇花节唯美启幕

湖南林科院育成五个紫薇新品种

贵州:百里杜鹃开发新景点 种植美国紫薇3300亩

青岛:紫薇用于景观绿化 30多处路段可观赏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