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衢州鹿鸣公园看海绵城市新理念

2016年08月23日 09:15衢州晚报张纪美

中国园林网8月23日消息:俯瞰鹿鸣公园:宽窄不一的绿地、裸露的红砂岩、葱郁的植被以及栈道、浮桥、楼阁……这就是一处都市中央的“大自然”。走进这座有着自然野趣、休闲情趣,又有着现代气息的公园,花草芬芳、昆虫嘶鸣,白鹭翩跹而过,每走几步都能体会到公园设计和建设上的“暗藏玄机”和巧妙之处。

“鹿鸣公园在建时就纳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效果也很明显,这里的绿地、道路、坑塘等在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达到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功能。”鹿鸣公园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鹿鸣公园由园林专家俞孔坚教授以“城市生态公园”为理念主导设计,遵循“最少扰动”原则,石梁溪流、河滩湿地、红砂裸岩、碧田郁林等生态基底保留完整,也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示范点之一。

鹿鸣公园里有“海绵”

散落在鹿鸣山红砂裸岩上的“天眼”很多,都是农耕时代残留至今的,它们最初就是用于灌溉的蓄水石坑。雨水汇聚于此,如同无数个小型天然蓄水池,起到了第一层的蓄洪作用,在干旱时节所蓄留的雨水会逐渐渗透入岩层,浸润周围植被,起到天然灌溉的作用。

公园内现有的坑塘基本上是依原状保存下来,公园在建造之初就坚持最少干预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景观塘、蓄水坑及水生植物,并结合整体景观构造加以整治及梳理,这些坑塘除了作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还是地表水净化的缓冲带,雨水汇聚于坑塘,经过水生植物的沉淀净化,然后逐渐渗透流入生态排水沟,坑塘就起到了滞蓄、减速的作用。、

鹿鸣公园内有很多灌木丛都给予原始保留,公园内的绿地植被在建造时没有破坏,而是根据原有植被分布情况,对其进行了补充与梳理,并在植被带铺上沙石滤水层,从而更好的形成生态防洪减排层,有效地协调园内海绵体系,以求巩固园内原有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小环境里有大理念

鹿鸣公园内的绿道有很多种,包括木头栈道、透水砺石路、硅砂滤水路和古今驿道等,大都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铺装,在保障下雨不湿鞋、小雪不打滑、冬天不结冰的情况下,路底下还采用了蜂窝式多重结构滤水,雨水经过路面的过滤后,再根据不同的排水通道或是汇聚于坑塘,或是排入水沟,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公园保留了多个天然排水通道,经过整理疏通后形成有组织的排水灌溉系统。雨水经过公园内绿地和坑塘的滞蓄、减速及水生植物的沉淀和净化后排入石梁溪,既保证了石梁溪的水质,又能持续地保障干旱时节公园大部分植被的灌溉需求。

鹿鸣公园的湿地是白鹭出现最多的地方,还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公园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保护沿岸的滩涂及沙洲,欧鹭滩、芦荻湾等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雨水经过绿道、坑塘、水沟等一系列的滞蓄、净化后,再经过湿地最后过滤,发挥了天然海绵的效能。

鹿鸣公园的众多探索,是我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实践尝试,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据了解,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衢州城市主城区,范围为东至衢化路,南至沙金大道,西至锦西大道、北至花园大道,面积约25平方公里,覆盖市区60%的人口。秉承“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型城市项目建设思路,以低影响开发为理念。试点区域内首批安排海绵城市相关项目45个,计划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五个方面构建海绵城市8大工程。

推荐阅读:

成都打造“最美三环路”引入海绵城市理念

常德明确“5+2”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打造“海绵城市”让武汉更有“弹性”

宁波26个海绵城市相关项目陆续开工

(来源:衢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