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坝湿地
中国园林网8月25日消息:漫步甜城湖北岸,从新坝大桥边一路走来,木质栈道串联起谢家河湿地公园、清溪湿地、桐梓坝湿地,一湖美景尽收眼底。而不久后的将来,新建的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滨江湿地、谢家河湿地公园拓建工程,不仅将进一步延伸环湖生态走廊,还将通过绿道与五星水库湿地公园(甜蜜花园)连接起来,推动城市景点的无缝串联。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城市,内江近年来因地制宜,大规模推进休闲绿道建设,打造适宜步行、骑行的慢行交通系统,在彰显川南滨江山水城市特色的同时,不断通过绿道实现城市干道、景点和山川、湖泊串联的无缝对接,构建全域景区。
连串山水:环湖生态走廊已达10公里
九曲十一弯的沱江穿城而过,临江而居的内江因水而兴。作为内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廊道,沱江也承担着城市泄洪、生态保育等自然廊道的基本功能。内江近年来在打造沱江生态廊道上,不仅注重增强护堤的防洪能力,还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分区分段做好绿地景观。
如今,甜城湖湖区(上起新坝大桥、下止天宫堂水电站)形成了一条步道全线贯通的沱江生态走廊,它也成为了内江最具特色的滨江湿地系统。
自2014年以来,继谢家河湿地公园、清溪湿地、桐梓坝生态湿地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后,甜城湖南岸有大洲广场、六段锦,北岸有上述湿地遥相呼应,春季赏花、夏季亲水、秋季看叶、冬季观鸟……绿道系统的不断延伸,使甜城湖四季都是观景佳地。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横跨湖面的大桥犹如彩虹,和湖水交相辉映,原本宁静的大千山水变得灵动起来。随着古渡口传来的笛声,游船起航,穿行在五光十色的水面上,如同一幅流动的彩墨山水画。
河边木质栈道上,散步、跑步、健身的市民三五成群,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一幅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图景,一览无余。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内江环湖生态走廊已达10公里(单边)。这些沿湖生态湿地、绿道,不仅使城市绿肺不断扩大,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也给市民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
而据内江新城办的工作人员介绍,不久的将来,新建的滨江湿地公园、谢家河湿地公园拓建工程,不仅使环湖生态走廊得到进一步延伸,还将通过绿道与五星水库湿地公园(甜蜜花园)连接起来,推动城市景点的无缝串联。
绿道遍布:构建“步行+自行车”慢行系统
不止是甜城湖边。行走在今日的内江,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城区不少新建道路上,都规划着红色的休闲步道。而这些休闲步道,正是内江绿道系统建设的内容之一。
据市住建局副局长朱宇介绍,为促进城市交通节能减排、落实住建部“全国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的工作要求,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内江在成为住建部2010年首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基础上,于2014年6月再次成为第三批示范项目城市。
“构建自然高品质的步行交通系统、畅通安全的自行车交通系统,进一步体现内江以书画文化和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滨水宜居城市特色,是内江作为成渝中轴线城市,根据自身实际借位发展的必然选择。”朱宇进一步解释说,内江正处于城市建设与交通系统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也是内江作为川南滨江山水城市的特色体现。
按照内江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主要步行通道,依托城市主次干路沿步行走廊串联起各步行单元,构建中心城区步行骨架网络,主要满足居民通勤出行需求,包括玉屏街-东城路(在建)、汉安大道、西林大道、大千路、东桐路、兰桂大道等。
按照城市用地布局、客流走廊及自行车出行强度的差别,自行车通道分为主通道、次通道、休闲道三类。
其中,主通道主要承担骑行单元内部或相邻单元之间居住与商业办公核心地区之间高频率的自行车短距离通勤出行,是构成自行车交通网络的主骨架;次通道,承担骑行单元内部居住区、学校、次级商业核心、公交枢纽之间的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接驳交通;休闲道主要满足休闲健身和兼顾串联骑行单元的功能,连接绿地公园、旅游景点,由中心城区绿道系统承担。
据了解,内江城区道路上预留的休闲步道,建设的湿地公园绿道,包括在建的塔山公园复合绿道、小青龙河旅游休闲绿道,都是内江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一部分。
“未来内江境内绿道遍布,将城市干道、景点和山川、湖泊串联成一体。”在市住建局副局长朱宇的构想中,届时,整座城市犹如一个大景区,内江将真正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山水特色城市。
扩张“绿肺”:构建“两廊、七楔”的城市绿地系统
事实上,朱宇的构想,早已被写进内江城乡规划蓝图中。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未来内江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将依托沱江内江城区段“九曲十一湾”的自然形态,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将城区及周边的山体、水体、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要素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本底和有机组成,进行精心合理布局,通过黄河湖景区-城市绿心公园-长江森林公园连接而成的东西向生态绿廊、沱江水体及两岸滨江绿地组合形成的南北向生态绿廊,以及沱江城区内7条支流及周边生态绿地形成的7条绿楔,构建“两廊、七楔”的内江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基本格局和“绿带绕城、绿水穿城、绿楔入城”的景观格局。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内江在不断拓展城市绿肺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向旅游城市迈进。
因地制宜:新建湿地、道路都要兼顾环境保护
作为沱江生态走廊上的两大亮点,谢家河湿地公园和桐梓坝生态湿地的绿道系统,都遵循“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还原自然”这个理念,按照“理水、治山”的理念建设。
没有大规模的填湖,没有刻意的造景,栈道都采用亲近自然的防腐木,就连湿地周边栽种的植物,都是兼顾有水体净化功能的绿色植物。正如此,市民在谢家河湿地公园和桐梓坝生态湿地休闲散步,感受到的仍是原生态的景致。
朱宇透露,新建的滨江湿地公园、谢家河湿地公园拓建工程,都将采用上述理念,不作大规模的人工挖掘,尽最大限度效法自然,保护生态。
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塔山公园复合绿道和小青龙河旅游休闲绿道,即将启动建设的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滨江湿地南段,都将遵循亲近自然的理念,注重保护原有生态,宜坡则坡、宜弯则弯,充分展示出自然的魅力。
按照这一理念,建成后的滨江湿地将是连续的滨江绿地构建而成的公园带,整体呈现“一带、一心、三段”的空间格局;小青龙河旅游休闲绿道全长约12.8公里,主要由人行漫步道、自行车道、观光车道构成;新塔山公园依山而建,将是城区最大的带状山地公园。
推荐阅读:
(来源:内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