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提升森林质量建设生态文明掠影

2016年08月04日 09:17江西日报张弛

中国园林网8月4日消息:盛夏时节,婺源风光旖旎的卧龙谷、五龙源、石门山等天然氧吧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成为人们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催生出绿色森林的金色效益。近年来,婺源县大力建设经济林、风景林、国有林,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有力加快了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进程。

校企合作,经济林“吐银生金”

“这里40亩林地,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年销售额可达20余万元。”走进婺源县思口镇前坦村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项目负责人程银海介绍说,“我们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年产铁皮石斛鲜茎条120公斤、鲜花50公斤。”在基地里,记者看到2万株铁皮石斛苗捆绑在树木上,铁皮石斛根附生在树皮里,种植基地不采伐一棵树木,不占用一点土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对树木生长没有影响。”程银海说,“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全县推广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1000亩。”

除了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婺源县还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圆齿野鸭椿容器苗40余万株;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刨花楠遗传种质资源采集与研究;与中国中医药研究所合作开展木通药用研究等。目前,全县已与林业科研院所、林业高等院校开展合作项目10余个,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获评全国绿色小康县。

创新保护,风景林“溢彩流金”

“古树名木与徽派建筑、潺潺流水融为一体,是创作的灵感之源。”在婺源县沱川乡溪头村写生的湖北美术学院学生刘新民对记者说。为保护森林资源,溪头村采用扦插的苗木培育方式,坚持40年零砍伐,全村林木均成长为大径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溪头村飞凤峡旅游发展迅猛,农家乐、有机茶、冷水鱼等产业欣欣向荣,全村40余户都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如今,沱川乡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1.8%,吸引了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为首的全国310多所高校,每年5.5万人次师生前来写生创作,年创写生经济5000多万元。

婺源县还对主要公路沿线及景区周边全面实施风景林建设工程。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技术指导,从林业“两金”预算中安排特种苗木补助款100万元予以扶持,打造了4个千亩风景林示范点。目前,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全县已发展林地面积378万亩,涌现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

深化改革,国有林“点木成金”

走进婺源县生态林场小沱分场,30多名村民正忙着打理香榧树苗。“我们引进投资1亿元的江西香榧实业有限公司,发展了香榧育苗基地500多亩,种植基地4000多亩。”林场负责人曹仲平说,“通过招商和公司合作经营,香榧林预计亩产值达15万元。”

为激发林场发展活力,婺源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推行国有林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国有林场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县生态林场改革后,以营林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林种结构为突破,变以纯林为主为以混交林为主,变裸根苗造林为轻基质容器苗造林,短短3年时间,营造“脂材药”多用速生丰产林已达2.2万亩,有效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同时,该县积极争取国家森林抚育项目资金,以年均1.5万亩的规模实施森林抚育工程。如今,全县生态林场资源消耗已降至建场前的20%,造林面积却是建场前的5.5倍,并创国家级造林技术标准1项,森林效益提高近30倍,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推荐阅读:

浙江武义:加强林地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

云南将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龙南县森林公安局多举措促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

深圳:森林公园管理有了标准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