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森林有益于人类健康,这一观点经过全世界科学家们上百年的探索研究,已经得到证实,同时,也在无数的试验和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对森林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关注是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的。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就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西欧科学家在探索解决“城市病”的过程中,把目光聚焦到了森林环境上。他们发现,森林环境在维持和改善人体健康方面有着传统医学难以企及的优势。伴随着植物芳香原理等研究成果的问世,森林疗法、地形疗法、气候疗法等一系列森林保健疗法也应运而生,于是,人们热切涌向森林,在欧洲率先掀起了森林养生的浪潮,并逐步向世界各地扩散蔓延。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森林具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功能,并验证了“植物芬多精”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再一次为森林的养生保健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在吸收了欧洲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森林浴”这一森林养生方式,并衍生出了徒步疗法等新形式,受到了公众的广泛青睐,“森林浴”也很快在中国内地广泛运用。可能是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原因,亚洲人对养生的渴望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无法比拟的。也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亚洲的很多学者在探索森林养生奥秘的研究中做出了更大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较早地对在森林中徒步促进人体健康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森林浴”的具体做法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日本学者较多地结合了医学的研究成果,力图更深层次地探索森林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他们成立了森林医学研究会,初步建立了森林医学理论体系,在全国确定了一批森林浴基地或步道。韩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力推进森林养生发展,先后在全国建立了160余处休养林、约200处休养绿地和已建或在建的约40处疗养林。
到目前为止,有两个结论是被普遍接受的,一是森林环境和城市环境有着显著差异,二是森林环境相比于城市环境的差异性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正是基于此,森林养生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扩散,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分页]森林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的功能正好契合了森林旅游的多种优势和需求,比如,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户外游憩需求,如何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如何进一步提高森林的多功能利用水平,如何在新形势下林区的转型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等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森林养生自然成为下一阶段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林场发[2016]3号),吹响了在全国推进森林养生事业发展的号角。这项工作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今年7月上旬,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共9个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单位,计划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和推动全国森林养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各地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概念比较多,如森林养生、森林康养、森林医疗、森林保健等等,其实大家的出发点是类似的,都是要把森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功能挖掘好、利用好。综合来考虑,笔者以为森林养生的提法是最确切的,一是中国有传统的养生文化,养生的提法最通俗、最容易被全民理解和接受;二是发挥森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功能是面向大众的,其主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对健康人群来说,森林养生有助于维持健康,对亚健康人群来说,森林养生有助于改善体质、恢复健康,虽然森林养生不排斥各类患病群体,但他们不是主体。
各地在推动森林养生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4个度。
首先,不能过分虚化森林养生的品牌含义。打造森林养生产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范围内,所有建设发展都是以提供森林养生服务为中心的,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功能布局,以及产品开发重点、养生服务主线和主要建设任务等,而不是在原有森林旅游地的基础上挂一块森林养生的牌子那么简单。
其次,不能过分泛化森林养生的内容。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森林养生更有吸引力,于是把森林旅游的所有业态和活动内容都装进森林养生的篮子,像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等等。在实践中可以与这些方向有机结合起来,但不能主次不分,否则无法打造出高水平的森林养生产品,不利于森林养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不宜过分强调森林环境的医疗价值。所有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森林有益于人体健康,这是一种普惠的生态福祉,我们也相信,森林对一些疾患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森林养生代替不了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过分强调森林环境的医疗价值容易误导公众。当然,在森林养生发展中,可以与一定的医学手段相结合,但应当适度,毕竟,森林旅游地不是医院和养老院,其服务的主体也不能变成疑难杂症人群,这既不是森林旅游未来该有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森林旅游地所能承受的。
最后,不宜过分拘泥于照搬国外、境外的具体做法。为了促进我国森林养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外交流,多向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理念和做法,但是,各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结合国情、林情以及各地的资源特点、文化特征和市场需求等,广开思路,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森林养生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森林养生需求。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