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4日消息:河南商丘,自古便有着生态信仰。
2300多年前,庄子在这里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生态思想,给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打上了崇尚自然、崇尚绿色、崇尚生态的千古烙印。
商丘,这座古城正在与绿色水乳交融,诠释着生态信仰。
2013年,为了使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让市民享受到“绿色福利”,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十大生态系统工程,扩展城市生态承载力,支持商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屏障,保障平原农业稳产增收,为中原平原农业地区建设森林城市、实现林茂粮丰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2013年以来,商丘完成新造林30.26万亩,森林抚育改造14.59万亩。目前,全市林地面积39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5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4%,人均公园绿地12.66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帝和公园绿化
“商”字绿岛
绿色坚守 筑牢森林生态之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公共产品,更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丘地处黄河故道腹地,是革命老区,曾经一穷二白,风沙盐碱肆虐,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为改变绿化面貌,上世纪80年代,商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营造农桐间作、农条间作、农田林网。1986年,商丘在全国率先实现平原绿化,建成豫东“平原林海”。
坚守绿色、坚守生态,是勤劳、纯朴的商丘人民历久不变的执著和梦想,是商丘人的倔脾气,正如穆青笔下的林业劳模潘从正,人称植树造林“老坚决”一样。
商丘,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1986年至今,商丘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守造林30年,不断推进平原绿化,实现了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植树造林,优先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平原绿化晋档升级,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商丘。
2010年,商丘在河南省率先建成林业生态市,先后荣获的“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成为商丘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
2012年,商丘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6%,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夯实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南城湖公园湖心岛
夏邑县郭店乡农田林网
绿色行动 打造森林生态之城
商丘是典型的平原农区,提高平原农区森林分量和森林覆盖率,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建设美丽家园,一直是商丘的不懈追求。商丘必须从长远大计,从满足老百姓的诉求和愿望出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更美好。
2013年,商丘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内在需求出发,不再满足平原绿化现状,瞄准绿色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同年2月,商丘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六城”联创指挥部,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工作组,专题召开“创森”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商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大幕。与此同时,出台了《商丘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安排》和《商丘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为“创森”工作保驾护航。
为确保“创森”任务的落实,商丘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成立了相应组织,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四级联创的创建工作体制;明确了由财政、住建、国土、林业等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将督查和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采取市领导分包县(区)、分包重点工程,加强督查,落实考核奖惩措施。
商丘市绿化委员会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义务植树月,坚持每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县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营造“巾帼纪念林”“青年志愿者林”“商文化林、火文化林”等主题纪念林和义务植树基地。2013年以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200万余人次,完成义务植树3900万余株,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
商丘各部门积极参与营造城区片林1.1万亩,新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科普基地、义务植树基地80处,举办生态科普教育和创森宣传活动65次;创建了“森林单位”“森林小区”“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78个;成功组织了“创森”书画展、“创森”征文、生态摄影、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活动;举办了梨花节、梨果采摘节、“创森”知识竞赛、“爱鸟周”签名、认养绿地、树木活动;利用媒体加强新闻报道,大力宣传“创森”工作成效,提升了广大市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商丘把“创森”与“六城”联创、城市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蓝天碧水计划、涉农项目有机结合,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县共投、社会参与”等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了“创森”资金投入。2013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资金57.15亿元。
绿色规划 引领森林生态之梦
让城乡林木茂盛,让大地绿色尽染,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流清澈透亮,是每一位商丘人对生态家园的梦想,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途径。
科学规划是绿色崛起最重要的前提。2013年10月,商丘编制完成了《商丘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立足民生、做大产业”“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的原则,明确了“一核六心,一带牵多点,一网连全境”的总体布局。
一核六心。由梁园区、睢阳区组成的中心城区和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6县城区的绿地系统。通过新建城区公共绿地、单位庭院绿化、扩大城郊森林面积、加强立体绿化等方式,重点增加城区森林面积,完善城区绿化格局。
一带牵多点。由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以村镇为中心的绿化点、森林景观示范点组成的生态体系。通过对黄河故道防护林带更新改造,增加林带宽度、厚度,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确保发挥较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森林景观等功能。通过村镇绿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产业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多个森林景观示范点,体现商丘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的特色和亮点。
一网连全境。由主要道路、河流为轴线,组成的通道绿化、水系绿化网络和沟、河、路、渠“四旁”绿化组成的农田防护林网络。通过对国道、省道、高速路、主要河流高标准绿化,每侧营造30米以上宽度的林带,构建生态廊道网络。通过对沟、河、路、渠“四旁”进行绿化,构建点、片、带、网相结合的高标准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
商丘“创森”,是全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区开展“创森”工作的积极有益探索,是城市森林建设的新尝试、新模式、新延伸。商丘按照“一核六心,一带牵多点,一网连全境”的空间布局,规划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森林景观工程、林业产业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旨在打造林田融合、林路相依、林水相随、林城相宜、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形成平原农区点、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城市新格局。
黄河故道南岸森林景观
虞城万亩杂果基地
绿色工程 构建森林生态屏障
枝叶茂盛的行道树、静谧森林中的村庄、绿色装扮的小广场……一条条道路、一处处风景,记录和见证着商丘变绿、变美的发展历程。
那么,商丘是如何实现城乡绿化面貌大改观、森林面积大幅增长的?
商丘结合平原绿化特点,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线,重点构建森林生态、森林产业、生态文化、森林支撑四大体系,实施城区绿化、村镇绿化、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森林湿地保护、黄河故道生态防护林、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景观、森林产业、生态文化十大工程,并以十大工程为载体,坚持“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推进城区森林化、农田林网化、廊道林荫化、村镇林果化。
——加快城区森林化。围绕提高城区森林覆盖率、增加整体绿量的目标,实施城区绿化工程,推进“一核六心”建设。中心城区重点推进包河景观带、汉梁文化园、华夏游乐园、金世纪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开展见缝插绿、拆墙露绿、立体绿化、楼顶绿化和绿地认养活动;完成了6条河、15个公园、35块街头绿地、68条道路绿化的新建和改造升级任务,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达到82处,居民出行500米,就可以进到绿地休闲观光、亲近自然;沿城市三环路、环城高速公路、310国道、105国道,实施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工程,建成了30米-50米宽的环城防护林带;完成了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三陵台公园等6处郊野公园的改造升级,建成了城区、郊区一体化的森林生态屏障。商丘城区乔木栽植比例达到75.41%。
——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在商丘,农林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结合点和最大优势是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按照面上扩张、线上完善、点上提升的要求,完善提升农田林网828万亩,全市以道路、河流为骨架,以300亩以下的林网网格为单元,构建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沟相通”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6.88%。
——重点推进生态廊道林荫化。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完成连霍、商周、济广、商登高速公路商丘段两侧防护林升级改造301公里;完成310、105国道商丘段两侧防护林升级改造154公里。全市完善道路绿化82条、河道绿化103条,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96.08%、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95.77%。以“申甘林带”为主体,沿黄河故道完成了1-2公里宽、136公里长的生态防护林带更新改造任务,新建黄河故道国家生态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4处,昔日饱受风沙侵害的黄河故道,如今已变成树高林密、草绿花红、生机勃勃的绿色屏障。
——全面实施村镇林果化。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新农村为抓手,开展“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推进乡镇驻地绿化、新农村绿化,加大农村“四旁”植树力度,实施围村林更新改造和农村庭院绿化,完成村镇绿化1516个,村屯林木绿化率达到52.86%。全市新建杨树、泡桐速生丰产林15.4万亩,建成了宁陵县万顷酥梨基地和宁陵县白蜡条(杆)基地,虞城县红富士苹果基地,新增经济林10.5万亩。民权县建成了万亩绿化苗木基地和万亩紫穗槐基地,夏邑县建成了万亩彩叶树和法桐、栾树标准化苗木基地。新增苗木花卉基地3.3万亩。“远看像林场,近看是村庄”是目前商丘村镇绿化的最新成果。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园
民权林场徒步穿越活动
绿色成效 实现森林生态共享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商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创建就是抓民生、抓绿化就是促发展的理念,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扩大绿色成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让市民通过“创森”得到真金白银,共享生态红利。
森林和粮食是商丘的命根子,不以牺牲生态和粮食为代价,是商丘推进“创森”工作、加快绿色发展的底线。创建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林茂粮丰”森林城的目标。通过实施农桐间作、农条间作、农田林网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干热风、强飑线等自然灾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商丘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突破34.6亿公斤,据测算,仅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生态防护作用,就促进夏粮增产3.5亿公斤。可以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带给商丘的最大馈赠与收获,就是实现了平原农区“田成方、林成网、绿如海、粮满仓”。
按照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商丘采取扶持龙头、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木材加工基地、果酒酿造基地、林下经济基地和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旅游,全市重点扶持木材加工龙头企业10家,人造板年生产能力达到110万立方米;利用林下空间,种植中药材,发展油用牡丹,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3.2万亩。
商丘建成了宁陵县酥梨、虞城县红富士苹果、夏邑县彩叶苗木、夏邑县金展木业等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61家,围绕生态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和森林人家,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带动5万农户从事生态富民产业,每户增收8000多元。201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实现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林业的贡献达到11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4.45%。
豫东平原绿更浓。通过3年多创建,商丘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线,着力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森林景观工程、城区绿化工程,构建了以黄河故道防护林、湿地为生态屏障,“林网、路网、水网”三网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了以用材林、经济林、林下经济、木材加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森林产业体系;突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品牌,形成了以商文化、火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了生态条件明显改善,生态承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提高,探索出了具有平原林业特色,生态良好、林茂粮丰、绿色协调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模式。
一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城相依、城乡一体”的豫东平原美丽画卷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座满目青翠、生机盎然、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的幸福之城、魅力之城正在豫东平原崛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三五”期间,商丘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继续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0年规划,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新商丘,让魅力商丘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