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洞头“海上花园”增添新画卷

2016年09月14日 10:55浙江在线王艳琼 夏建伟

中国园林网9月14日消息:从温州市区出发,驶入“灵霓大堤”,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美丽的海岛城区——洞头。金秋时节,走进洞头,就如同坠入了一幅“海上花园”画卷,碧海蓝天交接一处,海鸟在海面自由飞翔。眼前这幅美景,得益于洞头长年来在生态建设上作出的努力。

2006年,洞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2007年,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2013年,被评为国家海洋文明建设示范区;2015年,在全国14个海岛县(市、区)中首个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在,洞头已建成5个国家生态街道(乡镇)、1个省级生态街道、71个市级生态村。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洞头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之年。而今,山水相映,海天一色,洞头正挥洒笔墨,绘出“海上花园”的新画卷。

生态治理篇:举措出新提出三年计划

8月初,洞头区各部门收到了一份《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这是今年“美丽洞头办”制定的一项新举措,意在通过三年努力,使该区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要求。

“长期以来,洞头一直以‘生态建县’战略为目标。自2015年撤县设区,并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后,洞头生态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定。”“美丽洞头办”负责人介绍道。

洞头区此次启动“生态化”战略,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成为了全省第一批示范创建试点区之一。该区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修编,又进一步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准进行分解和落实。

《三年计划》对洞头接下来的生态建设工作任务作出了明确安排:2016年,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各项指标现状值显著提升;2017年,实现产业布局全面优化,循环经济全面展开,生态教育基地基本建成,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8年,计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雏形基本形成。

有计划更要有标准。几乎与《三年计划》同步进行,今年洞头生态办与中国环科院合作推出了《2016年度街道(乡镇)绩效考核项目分项考核细则》。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等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考核。考核工作实行一月一小查、季度一督查,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自从开始考核后,街道对生态建设更加重视,定期会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工程管护和排放控制,实施垃圾减量化处理。”洞头霓屿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计划有效落实,工作层层推进。洞头各街镇乡都针对《三年计划》实施相应举措。东屏街道,正在抓沿海、沿景、沿路地带生态景观建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改造工程;大门镇,正建立完善生态文化宣教体系,将生态文明列入党员干部培训的学习内容;鹿西乡,正实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运维和排放控制,完成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期待三年后,洞头全区的生态建设能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未来的生态发展,“美丽洞头办”充满了信心。

生态资源篇:利用开发催生海上产业链

放眼望去,一片疏密有致的桩林,在岛礁近岸的海面铺开。这是位于洞头鹿西乡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工程。“养殖在这里的鱼类,就跟生活在大海里一样。”项目承包方浙江东一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靠海而居,傍海而生,近海捕捞是洞头渔民千百年来“靠海吃海”的生计。但曾经一度,洞头渔民面临着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退的现象,“东海无鱼”成为沉重话题。

“海洋牧场”应运而生。2013年,洞头总投资2.3亿元的鹿西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加紧开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利用自然海域进行生态养殖的渔业养殖项目,其“深水养殖+休闲渔业+岛礁观光”的模式也成为创举。

据悉,传统养殖放置在网箱,密度非常高,鱼类活动空间小,鱼的品质口感较差。而鹿西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中,鱼类被放在“围栏”内低密度放养,极少投放人工饵料,使其接近天然野生环境。每年在此可养殖优质大黄鱼200多万尾,另有刺参、鲍鱼、梭子蟹、贝类、藻类等优质海产品,实现“放牧海洋”生态增养殖。

“这几年,几乎快要消失的大黄鱼多了很多,曾难得一见的乌贼也都纷纷上市,块头比以前的还大。”因为生态养殖供应,餐桌上的海鲜佳肴又回来了,洞头当地居民纷纷感叹。

洞头区鼓励渔民发展深水养殖。今年,全区海水养殖又增加了1200亩。接下来,该区还将逐步推行全浮流翻转式紫菜养殖、南美白对虾高地养殖和黄鱼深海围网式养殖等国内技术领先的养殖新方式。

除了鱼类,海洋里还有丰富的海洋植物。近年来,有“羊栖菜之乡”美誉的洞头,正在着力开发羊栖菜产业。新鲜的羊栖菜很像长在海中的小树苗。“羊栖菜能对生长海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河水体富含氮、磷,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而羊栖菜恰好能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和磷。

羊栖菜富含蛋白质、糖类、生物钙及各种维生素,具有多种功效,在日韩被推崇为保健、长寿食品和医学药材。目前,洞头区已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水产品研发中心,投资、研发、设计、安装了即食羊栖菜生产流水线。未来还将开发更多附加值更高的羊栖菜产品。

除了利用开发,海岛资源修复也是洞头区生态建设重视的重要一环。从2011年开始,每年11月初,该区都要举行洞头国际放生节。每次都有上千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齐聚洞头国际放生台,一同将百万余尾优质鱼苗放流入海。

用海护海、亲海净海,这是洞头区始终坚持的生态文明理念。截至目前,洞头累计实施15个海洋生态补偿项目,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3亿单位,投放人工鱼礁9万余立方空体,建成152公顷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053公顷省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名列全省前列。

生态旅游篇:全域景区带动经济发展

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美,海岛洞头自然就吸引到众多游客。近五年,洞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社会旅游综合收入达70亿元以上,俨然成为周边地区短程旅游的热点区域。

“登烟墩山顶的望海楼;看矗立海中的半屏山;走连接岛屿的七座桥;吃海岛人家的农家乐……”海上花园,宜居宜游,每个来过洞头的游客都会在此流连忘返。

其实,在撤县设区前,洞头就是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设区后的今年,洞头又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一批滨海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海洋公园建设正是该区目前积极推进的项目。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海洋公园,洞头海洋公园的建设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划分为4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和4个特色板块,计划2025年全部建成。

今年7月底,温州市(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获得财政部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3亿元的补助。这是今年我省唯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也是洞头区历史上额度最大的补助项目。项目包括海底清淤疏浚、沙滩整治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三个子项目,预计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建设及验收。

“再也不用羡慕香港的‘海洋公园’,咱洞头也要有了!”温州人陈女士喜爱去各地旅游,对于即将落成的海洋公园,她十分期待。而像她一样的游客,还有很多。

今年8月初,一份《温州市洞头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推出,让未来海洋公园的建设更加具象——2016年,启动实施“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加强洞头特色海洋文化建设;2017年,深入实施大竹峙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和主题岛建设;2018年,“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成效明显,基本建成海洋公园管护体系。指标明确的“蓝图”,让“美丽海洋”画卷,变得历历可见。

“洞头不仅适宜游玩,更欢迎你住下来。”洞头海霞村“花石间”民宿负责人小飞说。虽是辽宁人,但小飞爱极了这座海岛城市的碧海蓝天、沙滩晚霞。他在这里建起了民宿,名声鹊起,每年5月到10月预订房间的人从不间断。

当下,洞头正鼓励发展精品民宿和渔家乐乡村旅游,出台民宿发展优惠政策,突出“渔旅结合”,整合渔村、渔耕等旅游元素,引导渔农民转产致富。

近几年,洞头像“花石间”一样的特色民宿层见叠出,“那鹿湾”“宜兰湾”“浪花谷”“丰云轩”……有些民宿业主都不是本地人,他们都被洞头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前来创业,很多年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洞头各种赛事、节庆日也受到许多外地游客关注。全国海钓邀请赛,吸引各地选手感受洞头生态魅力;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引领当地乡民打造旅游品牌;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温州站),向人们展示全区旅游风貌……这些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体验、海洋垂钓、度假美食为主体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水蓝、滩美、湾净、岸秀、物丰……”洞头这幅生态场景,正从人们脑海中的想象,逐渐变成触目可见的现实。

推荐阅读:

河北:308国道景观提升工程完成70%

福州华林路鼓屏路将设中央绿化带 提升景观和功能

江苏:古运河上将添两座景观桥

广州:又增景观大道 开创大道打造“十里红云”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