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8日消息:2012年以来,珠海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为契机,全面推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同时,不断强化森林保护、森林管理体系建设,森林资源质量和总量得到大幅提升,使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至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94%,林业用地面积48481公顷,湿地总面积189066.85公顷。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为落实“两法衔接”工作机制,珠海将林业执法监督纳入市检察院的监督平台。与中山市、江门市森林公安建立了联防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和情报信息互通机制。
林业基础保障也得到重视,全市5个林业工作站、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已完成标准化建设,机构健全,编制、经费落实到位,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达标率100%。全市实现了专业队救火、专业设备救火、以水灭火新格局。
我市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把薇甘菊防治和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作为当前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我市全面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市级部门及时下达各区(功能区)林业有害生物应施监测面积和林木种苗产地应施检疫面积,将松材线虫病预防和薇甘菊防治、疫情控制目标指标、监测调查、监管行动等任务分解给各区。各区也制定了相应防治工作方案。市林业部门以会议或文件的形式部署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还提升预警能力,健全监测网络,布置监测点,配备监测设施、设备,重点加大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等三项重点工程薇甘菊疫情监测力度。以“绿盾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检查”行动为抓手,加强涉木涉苗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加强违反林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提高群众森防保护意识。
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
我市重视加强对城市生态格局、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注重“山海河城田岛”等自然生态元素保护,构建东部滨海花园、西部滨江田园、北部群山连绵、三面百岛环绕的城市格局和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林田交织、水网纵横的生态景观格局。
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为此,我市编制了《珠海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保护规划》和《国内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汇编》,出台《珠海市古树名木认养实施方案》。并创新管理模式,对全市2063棵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挂牌建档,实行二维码数字化管理,已完成城市古树名木挂二维码标识牌工作,编制《珠海市城市古树名木分布图》。全市各区还积极开展日常养护管理,每年均投入经费,进行古树名木复壮管护及应急抢险。并建立古树名木异常情况报告制度,预防排除古树倒塌、砸人等险情,及时处理古树倒伏、断裂等损害情况,至今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2001-2012年,我市运用红树林生物替代技术,成功抑制淇澳岛互花米草蔓延,使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面积从1998年的32公顷恢复至2013年的500公顷,成为全国红树林人工造林连片面积最大的区域。利用红树林植物成功治理互花米草,使该区成为全国生物治理外来入侵生物的示范区。成功控制互花米草后,保护区于去年8月启动林分多样性改造项目,对现有无瓣海桑林的适宜多样性改造区逐步进行林分多样性改造,丰富无瓣海桑单纯林的树种多样性,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健康发展。另外,在横琴滨海湿地公园、淇澳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地进行小生境改造,创建有利于水禽的觅食场所。
我市建立保护区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25种现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以及中华白海豚、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很好保护。
此外,我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开展情侣路“一带九湾”的修复,对全市77处废弃石场、取土点进行整治复绿等。
推荐阅读:
(来源: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