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协同创新 打造京津冀生态廊道

2016年09月19日 09:40天津日报王双

中国园林网9月19日消息:京津冀生态廊道作为区域生态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应从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大局出发,紧密配合、积极协同打造京津冀生态廊道。在做好顶层设计前提下,天津应着力推进天津“南北生态”与京津冀生态廊道的有机联通、强化生态廊道重要支撑骨架、开展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的试点,同时加大科技创新供给、夯实资源保障体系,力争在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

建设京津冀生态廊道作为区域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夯实区域生态基础和提升区域生态价值的重要功能。京津冀生态廊道主要是由重点森林湿地群、区域绿色隔离区、生态过渡带和区域大尺度绿色板块等廊道骨架,以及节点城市森林、城市湿地、绿色道路与各类公园等城市内部生态斑块相互交织联通构成的区域生态单元。

京津冀生态廊道作为区域生态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涉及各方生态利益的诉求与平衡,三地必须从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大局出发,紧密配合、合力推进,做好各建设环节的衔接与配套落实,才能够协同完成预期的建设目标。接下来,天津应以区域整体利益为重,本着协同创新原则,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

1、 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整体谋划作用

联合北京、河北共同启动《京津冀生态廊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晰京津冀生态廊道的主体框架、功能作用及建设目标,确定三地在生态廊道建设中的具体定位、承担任务及预期效果。同时,配套制定《落实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列出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议由北京牵头,成立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协同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利益与资源调配,定期召开工作会,推动建设任务落实。

将《京津冀生态廊道总体规划》及《落实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的重点任务,纳入到天津市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各相关专项规划中,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

2 、推进天津“南北生态”与京津冀生态廊道有机联通

依托天津现有生态格局,以森林湿地为主体,设立若干京津冀生态廊道重点功能区,构造生态交换层和隔离带,实现天津生态体系与京津冀生态廊道的有机衔接。

——以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态涵养地为主要节点,设置京津冀湿地生态廊道;

——以蓟州区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地建设以及西北防风阻沙林带为基础,设置京津冀林系生态廊道;

——以永定河、子牙河、南水北调中线和南水北调东线为主要连接带,设置京津冀水系生态廊道。

同时,以天津城市绿网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区北侧的环城铁路绿道公园和南侧的外环线绿化廊道两条重要的环城绿色廊道,推进城市基础生态斑块建设,逐步实现三地绿化廊道的联通。

3、 强化生态廊道的重要支撑骨架

强化湿地生态支撑。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湿地进行分级保护并实行名录管理。提升天津市现有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层次和水平,扩大湿地公园保护范围,对黄庄洼、青甸洼、东淀洼等红线区域实施重点保护。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湿地申报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

强化森林生态支撑。重点实施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以及九龙山森林公园、官港森林公园和港北森林公园保护工程,提升森林公园和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巩固森林生态的基础地位。

4 、开展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试点

选择具备一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承担不同生态区位功能、未曾发生过生态破坏事件、具有积极建设意愿的区域进行生态廊道建设试点,加快先行先试,探索推广有效做法,形成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对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为:

——蓟州区布局建设森林生态廊道试点,重点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费征收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宁河区和武清区布局建设湿地生态廊道试点,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标准以及差别化的绿色GDP评价考核制度,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型模式试验。

——静海区布局建设水系生态廊道试点,探索构建差别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5 、加大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

围绕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的科技需求,支持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和有利于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推广,推动环保科技在生态廊道建设中的运用。

推动三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作,发挥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生态廊道建设有关课题和具体技术研究。联合京冀建设京津冀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三地联合申请国家有关生态建设科技支撑项目专项基金,用于保障生态廊道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的稳定。尝试推行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科技项目招投标等制度,促进生态廊道建设科技需求的实现和转化。

6、 夯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源保障体系

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三地林业、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和参与。探索建立部门分工协作的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同步联动。

统筹使用京津冀生态建设资金,增加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资金投入的整体效益。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生态廊道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按程序申报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以多功能复合型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的需求和目标为基础,制定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区域生态廊道形式与功能的双重评价。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媒介,加大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廊道建设的关注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廊道建设。(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

北京:京津冀未来5年将恢复湿地8000公顷

北京:湿地面积已达5.14万公顷

安徽再添4处国家湿地公园

浙江松阳:拟投入600万元升级9.6公顷生态湿地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