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河岸边两棵千年重阳木仍然枝繁叶茂
中国园林网9月27日消息: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境内,有一条狭长而弯曲的自然河流——长河。长河两岸,至今还遗存有数十种珍稀乡土树木,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棵枝繁叶茂的千年重阳木。
重阳木虽名不见经传,但生长特性却十分神奇。每年春季,雄树开花,雌树结果,闰年开复穗花,平年开单穗花,这种奇特的植物灵异现象,令世代居住在其周围的人们感觉神秘莫测。
古老的长河,九九八十一道弯,铜丝弯、铁丝弯从赖桥村蜿蜒穿过。在赖家桥的对河两岸,生长着雌雄各一两株千年重阳木。古重阳木隔河相望,千年相守,它们历经了云梦古泽的沧桑变迁,见证了江汉大地的兵连祸结。千百年来,古重阳木经历了无数往事,而广为流传的则是600多年前的一个动人故事。
元朝末年的一个深秋,朱元璋大军讨伐陈友谅到达长河铜丝弯、铁丝弯。军师刘伯温看到小河两岸古木参天、成双成对。出于好奇,他仔细察看周围的地理地貌。古树沿河岸延绵数里,东岸如游龙昂首,西岸似丹凤朝阳,似有藏龙卧虎之象。刘伯温顿时心中一惊,随即找人查问得知,陈友谅正是此地人氏,遂急令安营扎寨,命令将长河两边的重阳木“龙首”“凤头”树砍掉架桥。
桥建成的当日,正是九九重阳节。是夜,狂风大雨,电闪雷鸣,一夜之间树叶全被大风刮落干净。次日,只见河水挟裹着满河逆风翻滚的落叶,犹如一条黄龙正在剥脱鳞甲。刘伯温见此殊兆,心中大喜,于是摆案祭天。大军过后,两棵被斩的“龙脉”“凤胚” 沁出鲜红的血水,延绵百年。而幸存在桥头的一对古重阳木,数百年来,无论朝代更替、兵燹水患,它们都周而复始、感时伤怀,每年九九重阳,树叶便在一夜之间掉落殆尽。
时过境迁,昔日的木桥已经不复存在,唯一幸存的只有这对千年相守的树公树婆,它们还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时与大自然作殊死抗争。1986年夏天,桥西的一株雄性古重阳木被雷击死。2004年春天,休克了18年的枯木,又奇迹般在枝头长出了新叶。现在,雄树又已枝繁叶茂,与隔岸的雌树形影相对,相映媲美,生机勃勃。
重阳树,中文学名重阳木,属大戟科雌雄异株落叶乔木。生长在柘木乡赖桥村桥头的古重阳木,雌树树干围粗3.87米,直径1.31米,树高22米,树冠直径46米,覆盖地面200多平方米。1996年,一场特大暴雨,造成古树边河岸严重塌方,在塌方的泥土中被大雨淋洗出十多枚宋代钱币,一对小陶俑,大量元明时期的陶瓷残片和一块明朝万历十年的刻字碑石。碑石上清晰地刻载:“容邑(明代监利县)沙城里侯家桥”等字。这恰好印证了朱元璋血洗湖广“侯家桥上祭落凤,重阳树下拜滚龙”的民间传说。
重阳木生长十分缓慢,一般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方可成材,其木质红色,坚硬细腻,具有很强的防潮耐腐能力,是古代制作高档家具的主要材料。在古时候,重阳木春凳是新娘子陪嫁必不可少的嫁妆,因为重阳木生长成双成对,又长命百岁,故人们便借它的长寿现象,预祝女儿女婿百年偕老、相亲相爱。
重阳木树形高大,树冠伞形,姿态优美,抗风力强,能水陆两栖,是古代优良的行道树和园林绿化观赏树。
重阳木不仅实用和美观,而且它还是江汉湿地最古老的物种。1983年,在杨林山排涝河17米深的河床底下,出土了12根粗大的重阳木化石,并在其周围还发现了两枚剑齿象牙化石。经北京自然博物馆及湖北省地质博物馆专家鉴定,均系旧石器时代遗物,距今约200万年。1985年,长河清淤时,在河床下6米处发现了大量重阳树阴沉木。2004年,随岳高速公路建设前期,经地质部门勘探,在地下21米深处钻探出一块重阳木化石。
随着农业发展,古老的长河逐渐被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因堤岸水土流失,古树根须大量裸露,这给古树生存带来了严重危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古重阳木日益衰老,人们又缺乏对古树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树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被病虫伤害而束手无策。
古重阳木悠久的生长历史,厚重的人文积淀,让居住在它庞大树冠之下的人们,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美环境中承前启后,并传承了江汉平原上最古老的农耕文化遗产,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田号子《啰啰咚》。
重阳古木,不仅是云梦古泽天荒地老的见证,而且也是妆点江汉大地最璀璨的明珠。云梦古泽三年两水,重阳古木却不屈不挠,坚守在荆南水乡,与自然抗争,为人类造福。千百年来,它们用特有的风采,谱写了荆楚大地上最美的绿色华章。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