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区农村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2016年09月09日 11:02中国环保在线

中国园林网9月9日消息:古老的同安,形似一枚闪光的银锭,于岁月的淘洗中散发出古朴迷人的光泽。三面环水,南襟大海,与宝岛台湾一衣带水,沉淀出难以割舍的两岸情缘。时光的经纬织就乐古同安悠远的文脉。海滨邹鲁之地,声明文物之邦,千年人文荟萃成同安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如今,历史发展的浪潮让古同安走出传统农业文明的旧局,以前所未有的昂扬之势立于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

加强农村污染整治,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同安区是福建省厦门市典型的以农村占主导的行政区,也堪称厦门市的“后花园”。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类型逐步转变,曾经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同安古城,生产模式已经转向多元化,环境污染也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不断增加、小型加工企业的滋生,加上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等原因,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和重点流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矛盾与困难,同安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使各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畜禽养殖业逐年走向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基本达到生态型养殖的要求。完善各镇(街、场)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工业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形成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

摸清污染家底,揪出4个污染源

2009年9月伊始,同安区政府成立了以区政府办、环保分局、区建设局、各镇(街、场)分管领导组成的调查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辖区农村污染源现状调查,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扎实依据。

经调查分析,同安区农村主要污染源为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河道淤塞以及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

全区共有生猪养殖场(常年存栏量20头以上)2030家,生猪常年总存栏量50.35万头,每年约产生养殖废水528.9万吨,排放COD13031.69吨、氨氮1013.7吨。尽管大力推行了“猪—沼—菜(果)”生态型综合利用模式,但仍有许多养殖场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未能配套沼气池,养殖废水直接进入流域,污染水环境。此外,死猪无害化处理尚不到位,部分死猪随意丢弃或掩埋。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清洁家园工作的开展,许多村庄已基本实现了保洁、垃圾清运等,但仍存在着环境意识薄弱、清运处理不及时、垃圾暂存点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形成二次或多次污染。

流经农村的河道大部分存在淤塞的情况,而且有些河道淤塞情况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和饮水安全。造成淤塞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以及水生植物和生活垃圾的淤积。

围绕汀溪水库,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

 

根据《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要求,同安区政府选定了汀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作为厦门市农村连片整治示范点。

同安区加大投入,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8月,厦门市政府出台《同安汀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农村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设施方案》,同年,同安区投入6000多万元,在保护区内实施生猪禁养和生态补偿措施,探索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制度。按照《厦门市生猪养殖空间布局与污染防治规划》,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保留20家规模化养殖场,并大力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干式清粪法、漏缝地面、固液分离、高效厌氧发酵、有机肥生产等综合治理模式,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

整治工业污染,不让污染流入农村

为了防止工业污染渗透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同安区从多方面入手整治工业污染。

加强管理,严把环保审批、验收关,强化持证排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控制污染增量、不欠新帐。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跟踪项目配套环保设施情况,开展“以新带老”的污染减排举措,落实施工环境监理工作。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排放企业严格核发排污许可证,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排污许可证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查违法行为。重点抓好重金属排放企业的专项整治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项检查。3年来,全区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共出动26642人(次),检查污染企业9398家,责令37家企业停产停业治理,对情节较重的256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罚款556.8万余元,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真抓实干,扎实完成年度减排计划。同安区高度重视减排工作,积极挖掘减排潜力,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以及管理减排等方面入手,真抓实干,如期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为厦门市的COD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推荐阅读:

2016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蒙草式”生态修复让座座荒岭变为青山

海南计划2020年完成生态修复30万亩

圆明园廓然大公景区完成水生态修复工程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