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让林荫道成为美丽乡村“新标配”

2017年10月25日 15:19 南京日报

中国园林网10月25日消息:从今年秋冬季开始,南京市将通过3年努力,完成2000公里农村道路绿化,力争用10—15年建成畅通安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季相分明的乡村林荫大道。根据有关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将为此安排4600万元奖补资金。

乡村美不美,道路是一个重要看点。上周日,笔者慕名到六合龙袍,参观了当地一条很有特色的乡村路——“中国水杉大道”。这条大道全长近9公里,路两旁密植着水杉树,浓荫蔽日、绿廊幽深。林地下,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林地旁,是碧波荡漾的小河。举目远望,金黄的晚稻田、粉墙黛瓦的民居、成片的格桑花海一一映入眼帘,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据介绍,这条大道上的水杉树,大都是二十、三十多年前栽下的,经过多年精心维护才形成了今天的盛况。

绿色是南京的一张亮丽名片,像“水杉大道”这样的乡村林荫道,全市肯定还有不少。不过也要看到,比起城市道路绿化来,南京市不少乡村道路的绿化基础还比较薄弱,绿化手段也比较单一,“有绿无荫”的现象仍较普遍。报道中有个数据可资佐证:目前,南京市林木覆盖率为29.86%,位居全省第二,而近邻杭州森林覆盖率达65.54%。这说明,南京的绿化仍有增长空间,其中最大的空间就在农村。让林荫道成为美丽乡村的新标配,这是建设美丽南京、振兴南京乡村的应有之义。

让南京乡村的道路绿起来、美起来,少不了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种“绣花功夫”,首先体现为规划的精细。乡村道路绿化要做到改善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必须精心做好相关规划。比如说树种的选择,如何做到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相互搭配、和谐共存,避免“一刀切”“大换班”,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论证的问题。在这方面,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不妨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把方案做得更实、更细,更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需要。

这种“绣花功夫”,也体现为建设和管养的精细。种树、养树都是件技术活,不光要种得下,更要管得好、长得旺、活得久,为此必须注重和加强常态化监督和管理。有报道说,南京市近年在推动城区背街小巷治理时,不少路段都设立了“路长”,负责道路的日常监管,实施效果很好。乡村道路绿化和管养也需要强化责任制,力争责任到路、责任到树,真正实现每一棵树、每一条路都有人精心管养,让这些绿色廊道尽快成形。

有句老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后3年,按照全域推进的要求,南京市将完成2000公里乡村道路绿化。可以想见,数年、数十年后,南京将拥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银杏大道”“栾树大道”“香樟大道”“雪松大道”……届时,这些道路将成为村民家门口的便民路、致富路,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景观轴,成为城里人向往和羡慕的一条条绿色、休闲长廊,“乡路带我回家”将为许多离乡游子带来别样的体验。这样的美好图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推荐阅读:

南京林荫大道“下乡” 每年奖补4600万元

上海诞生首条樱花林荫道 日本晚樱和香樟是主力

长沙计划铺排林荫道路66条

武汉出台林荫景观道设计导则 行道树要多用乡土树种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