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0日消息:几株大阪松、一袋泥土、几片青苔。在专家手中,短短数时,摇身一变,变成了风姿绰约的盆景艺术品。枝干过渡自然,向上生长的松针彰显蓬勃的生命力。盆景制作,是一种魔法,在盆盈之中,给观众展现一个纷繁的世界。盛影蛟,是这样一名造就神奇的魔法师。
盛影蛟在进行盆景创作
初见盛影蛟,是在第四届中国风盆景展盆景创作现场。他时而上前对盆景布置进行角度微调,时而后退观察整体效果,来来回回,往复不断。双手沾染着泥土,身体因投入而微微佝偻,但这些都掩盖不住的,是盛影蛟望向盆景作品时,眼睛里热情与热爱的光芒。
自然的、平衡的才是最好的
盆景艺术分川、苏、海、岭南等数个传统流派。每个流派风格分明。其中海派作品起源于上海,有400多年历史,其创作风格最多样,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强调主体性、层次性和多变性。主要展现山林野趣、古树形态和树种个性,随类赋彩。其实,随着盆景艺术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正在发生改变,对盆景艺术的欣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几弯几绕”,各个流派也逐渐打破界限,能体现自然风情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从事盆景艺术多年,盛影蛟经历了盆景的几次变革。在艺术创作中,他也一直在感悟与思考。在他这次创作的大阪松丛生盆景作品中,大阪松枝疏密相间,枝条延展向同一方向,根系紧密抓住土壤,仿造地势营造高低起伏的缓坡,铺以翠绿的苔藓展现出野生草坪的景观。欣赏盆景时,观众仿佛置身山间,甚至能聆听到阵阵松涛。
盆景将植物固定在几尺方盆内,既要保持美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根系维持植物生长。重点是把握根系与枝叶的平衡。面对记者关于植物能否正常生长的疑惑,盛影蛟表示,在初期,将植物枝干的根系幅度保留大于叶片幅度,形成初始的健康状态,后期的生长是可以由植物自己调节的。许多爱好者制作盆景时,忽略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打破了植物生长的平衡状态,做出的作品纵使美丽,却违背了盆景艺术的主旨。
盛影蛟盆景作品
盛影蛟告诉记者两句话,凝练了其多年来盆景创作的感悟。一是“平衡就是健康”,二是“自然就是美,要回归于自然”。归根结底,盆景的艺术是自然的艺术,越接近自然,越受大众的喜爱。
做盆景与做人
盛影蛟的盆景作品完成后,被送到了展示区。络绎不绝的崇拜者纷纷过来参观合影。盛影蛟与每个人合影,低声交流,和蔼可亲,像一位与你熟识已久的老友。但当人流散去,盛影蛟习惯性地再次打量起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眼中再次充满认真。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盆景创作是一门技艺更是艺术。而艺术的创造,创作者和欣赏者见仁见智。中国传统文化中“写意”的文化习惯,为盆景艺术提供了丰硕的借鉴。无论是疏密设置,还是空间留白,中国风盆景作品与中国国画一脉相承,发展中更是吸收了西方油画等艺术理念,历久弥新,内涵深远。
盛影蛟少时深爱盆景,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也被标记上独特的风格。与盛影蛟聊天时,他表达了对盆景制作的看法:能传授的艺术技巧,便不是技巧。的确,盆景制作的基础手法可以学习练习,一盆好的盆景完成,一定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仅有扎实的基本功却未必能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盆景的灵魂,在于设计师在基本理念之外,所发散的一点巧思。
正是由于这点巧思,盛影蛟一路走来,作品广受好评,也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拥有自己的盆景展示园。可以看见,在完成作品时,盛影蛟全心投入,摒弃了一切外界的嘈杂。当回到生活中时,他又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艺术应顾自,做人应顾人”。盛影蛟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诠释了其成为一代盆景大师的秘诀。
艺术的传承
出生在园艺世家,盛影蛟最宝贵的操作技艺与经验均是从父辈的实践教导中获得。1980年,盛影蛟开始从事盆景创作,经历起步的艰辛、创新发展雪松盆景、成立自己的盆景公司与展览园几个阶段。目前已成为享誉盆景界的专家,其作品远销海外,广受好评。与其说是盆景经营,不如说盛影蛟将盆景作品当作孩子呵护。树木是有生命的,盆景亦是如此,一株盆景作品完成时,同时意味着维护的开始。在盛影蛟看来,盆栽是园艺与艺术的结合,单单有艺术构思不顾植物的生长规律不行,只知生理生态却缺少艺术灵感也不行。所以,学习盆景制作,需要学习的很多。
盆景的专业性需求,使得许多盆景爱好者只能在已完成或半完成的盆景作品上,进行程度较浅的再创作。在园艺社会化的风潮下,盆景制作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盆景学习集中在两大区域:高校与技术学校的专业教育以及产业从业者所进行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产业教育。一切学习都需要实践的配合,盛影蛟与许多大专院校均有教学合作。希望广大的盆景爱好者在与大师的学习、沟通中,能将中国盆景技艺发扬光大,让优秀的盆景作品世代传承。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