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花卉保险试点遇冷 政策性农保如何更惠民?

2017年03月03日 09:13东南网张辉

中国园林网3月3日消息:近日,福建省出台《2017年设施花卉种植保险试点方案》。早在去年,漳浦、龙海、南靖、福清等8个县(市、区)便首先开展试点工作。如今,这一险种将在全省范围内铺开。

这是国内花卉主产区首个省级花卉保险实施方案。然而,试点期间,花卉保险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鲜有投保案例。囿于高投入、高风险、高赔付的行业特性,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政策性保险,大多不愿涉足花卉领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如何走得更远?业内正在关注。

“三高”行业催生细分险种

朱松棋是龙海市九湖镇百花村的多肉种植户。去年5月,他花了近7万元,为自家20亩基地内的设施大棚与多肉购买了保险,成为漳州首个参保的种植户。

“花卉产业风险太大,不少种植户因天灾一夜返贫。”朱松棋一直期待能有相应的险种,适度规避天灾带来的经营风险。为此,他曾多次找到当地林业部门与保险公司咨询保险事宜,却无果而终。

花卉行业,是保险业务的空白领域。“花卉苗木业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 三高 特点,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便可能大范围受灾。”漳浦县林业局花卉办主任胡益芬表示,出于盈利风险考虑,大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对开展此类保险动力不足。

花卉产业巨大的不确定性,则给保险业务带来大量操作难题。“花卉品种繁多,价值认定主观性太强,容易产生分歧。”龙海市林业局花卉办负责人甘亚海表示,加上市场波动大,花卉投保时和理赔时的价格可能天差地别,定损难度很大。几年前,福建林业与保险部门曾有意针对日益萎缩的漳州水仙花产业,出台特色险种方案,但最终由于操作瓶颈未能实施。

业者认为,花卉保险的突破,需要政府予以推动。2016年,福建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新险种——设施花卉种植保险,并在8地开展试点。按方案,在风灾、雨灾、山体滑坡等12类情形对花卉及其设施造成的损失,投保人可申请理赔。省、县两级财政给予投保者至少30%保费补贴。朱松棋是首名受益者。去年袭闽的莫兰蒂台风,损坏了不少棚膜、遮阳网等设施,他获得数千元理赔。

试点遇冷,各地叫好不叫座

然而,在试点期间,这一保险业务却遭冷遇。以漳州为例,尽管当地对该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推介,但截至目前,3个试点中仅有一例投保案例。去年,龙海安排10万元的财政预算用于该项目,但由于落实难,今年这笔预算已大大减少。

对此,胡益芬并不感到意外。早在保险方案出台之前,省林业厅曾牵头召集当地十数家花卉企业,召开座谈会。“当时,大多数花卉经营者表示,能接受的保费标准大概为每亩千元。”胡益芬说。

但最终出台的保险方案,并非业者预期。以漳浦的主导花卉产业蝴蝶兰为例,胡益芬算了一笔账,每亩蝴蝶兰的综合保费平均为5000元以上,其中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分别给予20%与10%的补贴。这就意味着,种植户得支付每亩三四千元保费。

这样的成本不可谓不高。“2014年以后,蝴蝶兰价格一路走低,行情最差时每株成品花只能卖15元左右,与高峰时相比几乎遭遇腰斩。”胡益芬表示,对大部分处于亏损边缘的蝴蝶兰种植户而言,数千元的保费难以承担。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抵御风险,当地花卉种植户大多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温室大棚普遍能抵御11级以上的台风,不少大棚也抬高地势,减少水患带来的危害。”胡益芬称,种植户投保的动力普遍不足。

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开展花卉政策性保险业务,面临不少操作难题。“考虑到成本以及土地流转问题,不少在龙海的花卉经营者,到平和、南靖等邻县开辟基地,赴外省的也不在少数。”中国人财保险龙海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政策性保险,花卉保险依赖当地财政补贴,但跨行政区域的衔接机制并未建立。因此,有意投保的企业往往因为注册地与生产基地分离,难以受惠。对价值较高的花卉,花卉保险政策也难以有效提供保障。“不少高优品种,单价动辄数万元,以兜底保本为主的政策性保险,无法按实际价值予以保障。”

政策性农保如何更惠民

花卉保险如何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业者建议,适度提高财政补贴力度。浙江义乌便较早推出政策性苗木花卉保险。其方案是,保费个人自负40%,政府补助60%。朱松棋认为,如果财政对保费的补贴能达50%以上,种植户的投保热情或将提高。

但财政补贴力度,仅仅是影响花卉保险推广成效的一个因素。保险机构的观点是,应针对不同地域及不同花卉品种,推出更细分的险种。

“不同的花卉品种,对不同的灾害的承受能力不同,不同地域潜在的风险类型也不同,难以适用全省统一的保险方案,也不利于保险公司核算风险、成本,厘定保险费率。”中国人财保险龙海支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省市应对各地花卉产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各地经营风险与需求,积累相关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性保险方案。

花卉保险的保障范围,也不应局限于种植环节。甘亚海以漳州水仙花产业为例说:“在种植过程中,水仙花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并不高,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潜在风险反而更大。”他认为,政策性保险可扩大保险范围,出台一篮子保险方案,将花卉生产经营中的各环节都列入投保范围。

胡益芬则认为,种植户对花卉保险不感兴趣,还源于产业规模化程度不足。对规模化企业而言,他们风险意识较强,承受保险成本的能力也相对较高。但目前,分散经营依然是福建省花卉产业的主流形态。因此,引导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才能与金融保险业互馈互补,真正推动花卉产业行稳致远。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