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7日消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而大幅提高,2016年已达57.35%。迅速兴起的大大小小的城镇,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来越明显,同时“城市病”也开始蔓延。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目前,特色小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到各个层面的重视。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进入这份名单的127个小镇由三部委共同认定。
2017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强调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聚集各类资源,整合优势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共同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
建设特色小镇,如今在全国成为热潮。“浙江接待1000多批特色小镇考察团”“已有26个省份争相申报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俨然成为被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但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还是一个需要理性探索的战略性课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 李铁
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为何能风靡全国
以产业为导向,因产业而兴旺
说起特色小镇,很多人都会想起瑞士的达沃斯温泉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等。其实在中国,特色小镇也早有探索,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北京、广东、云南、江苏等地陆续出现以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宠物小镇(视觉中国)
但浙江的特色小镇,无疑是现在全国最成功的范本,以至于成为多地扎堆来考察学习的对象,“浙江省发改委城乡体改处至少已接待过考察团50多批,加上全省地市级的约有1000多批”。
“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 早在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在参观完云栖小镇的梦想大道后感慨。此后,李强省长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力推特色小镇。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描绘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对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李强省长曾表示,特色小镇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的特色小镇,实际上是按照浙江经验,在大城市周边农村的地市区,可能是以建制镇为基础,有的以城镇为基础,逐步形成以一种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小镇。”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对记者表示。
2015年9月,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率队到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据《浙江日报》报道,在考察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后,刘鹤指出,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李铁告诉记者,刘鹤在浙江调研后,中财办写了《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总结了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促进实体经济、现代产业发展、高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按照浙江这种推出特色小镇的方法,在全国按照这种模式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状况:一个区域内,专业化强,产业高度集中,如诸暨的袜业、宁海的模具制造、嵊州的领带业等。如今,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曾经依靠粗放方式发展起来的模式遭遇了新难题。浙江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也促进茶叶、丝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为导向,因产业而兴旺,有效避免了城镇空壳化,在新常态下,这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2016年6月,李强调任江苏省委书记,为江苏的整体发展包括特色小镇创建带去了新的思路。在当年11月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李强书记提出的“创新四问”,还特别点名深圳、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杭州滨江4地,要求苏州对标学习。2017年1月,江苏省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省都在不同程度地力推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而在县级层面,据说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县委书记“一把手”来主抓的重要工作。
除了各省级政府向国家发改委等主管部委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外,各地也在争相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如济南市近日宣布其4个特色小镇被纳入首批省级创建名单,分别是平阴县玫瑰小镇、济阳县崔寨智慧物流小镇、历城区西营生态旅游小镇、长清区马山慢城小镇。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
要防止“千镇一面”
“特色小镇并不是过去那种行政意义上的城镇,特色小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主要是发展服务业和一部分先进制造业。特色小镇关键是要有特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随后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全国各地都学习的浙江的特色小镇,有什么样的特点?
“浙江的这些小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特色产业的人聚集过来,比如说经营金融的,经营互联网的,或者是专业加工的,集聚到小镇来;同时,这些小镇远离大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心区;此外,这些地方的房屋成本、管理成本等都相对低廉,在一个低成本的状态中形成产业集聚和发展特色,形成一定的规模,而这种规模特色产业甚至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李铁对记者表示,“这也是中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具有创意性的过程。”
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坚持突出特色。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
在浙江,为保证小镇“特色”不湮没、磨损在繁杂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中,浙江出台专项特色政策——采取“部门、专人联系制度”,职责分明,一一对应。首批37个特色小镇都有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13个省级部门整合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但实际上,浙江的特色小镇基于浙江的特殊省情,浙江地少人多,经济发展也进入后工业时代,已经到了第三产业阶段,所以城镇化要采取集聚型的、高密度的开发模式。所以其他省份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学习。”李迅副院长告诉记者。
李迅副院长表示, 2016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35%,按照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进入稳定状态,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镇一定不仅仅是产业小镇,而是宜居又宜业的综合小镇。”
“我们在实践中,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坚持产业优先,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坚持‘每一个产业小镇,都有一个特色产业’。”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同时表示,华夏幸福充分尊重、挖掘、利用每个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塑造小镇的独特风情,从而确保形成传统古建、现代科技与国际时尚等多样特色风貌。
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两会期间,他就提出了“加快保护性开发古镇古村,留住更多美丽乡愁。”之后看到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他非常高兴。“但是现在很多地方一哄而起,都开始做小镇,难免一窝蜂,泥沙俱下。特色小镇重在特色,我们要建的是一流小镇,非九流的城市。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之前出现的‘千城一面’,就有可能重现成今天的‘千镇一面’‘千村一面’。”
特色小镇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
为实体经济寻求成本洼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城镇化建设中,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铁理事长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城市发展过多地注重现代化,但是真正给我们留下记忆的不见得是大城市的核心地区,可能这些小城镇、特色镇,具有更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历史传承。”
三部委下发的通知指出,特色小镇四大本质特征是特色产业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核心要素是创新,涵盖产业创新、空间形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李铁理事长表示,中国特色小镇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当前城市化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性选择。大城市发展过快,城市病特别严重,交通拥堵问题、房价问题、雾霾问题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使得我们对大城市的管理有点力不从心。“所以特色小镇的提出,是我们在这30多年城市化道路总结中,寻求的一种新型城市化道路。我觉得这个意义比较重大。”
有专家表示,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能转换的难题,是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更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
在世界城市化规律中,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先有市场、工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在城市中替代了工业,工业开始远离城市,实体经济向城外走,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城市发展过快,成本过高,城市承载人口面临的压力太重,特别是房价上涨趋势越来越明显,实体经济需要寻求成本洼地,寻求一种新的集聚效应。”李铁理事长说。
由于城市成本过高,会使大量的创业人口流动到周边相对成本低的地方去寻求发展机会,因此成本洼地是产业聚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世界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近几十年也不都一定是在特大城市中出现的,比如微软是在小镇,硅谷也不在城市中心区,这些小镇在创业的时候成本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所以创业选择成本洼地,是特色小镇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李铁告诉记者。
“按照市场规律,发现和引导这些特色小镇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我们城镇化的一种新的未来和格局,所以特色小镇的提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李铁对记者表示。
倡导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特色小镇目前的三种建设模式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主体的作用。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形态,特色小镇需要以基础设施投入为前提,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持续的运营管理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夏幸福将产业小镇与产业园区作为集团两大业务发展线。2016年11月4日,华夏幸福首次发布其小镇计划——未来三年内打造上百座特色小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将坚持产业精准发力。为此,华夏幸福还专门成立了产业小镇本部。
随着特色小镇在全国的风靡,在市场化引导下,社会资本的参与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房企发展也面临升级转型,特色小镇的风口有了多种可能。如今,万科、绿地、碧桂园、华夏幸福、美好置业、南山控股等企业都纷纷将此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比如华夏幸福在大厂、嘉善、香河等地打造了影视小镇、人才创业小镇、机器人小镇,蓝城集团开发的农庄小镇在浙江嵊州施家岙起步,等等。
目前特色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以政府为主,由政府成立国资公司,全面负责小镇的建设,进行市场招商;二是由政府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特许经营权等形式将小镇的建设全面委托民营企业;三是以政企合作为主,由政府负责小镇的整体规划设计定位,企业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小镇的建设招商运营。
PPP模式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门选择。最近,民建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也表示,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特色小镇正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热点。建议要创新融资方式,落地做实PPP融资模式、PPP合作模式等,研究设立特色小镇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认为,建设特色小镇,要创新思路和机制。在资金上可采用PPP合作模式,在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积极调动市民热情,逐步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对于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定位,李铁理事长提示说,过去产业园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更不能把大中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模式复制到特色小镇上,否则后果会很可怕。不仅仅会形成新一轮房地产热,还会把这种高成本的发展模式复制到这些小镇,最后很可能会导致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陷入危机。
“不管是建设还是运营,在这个过程中,都应该保障特色小镇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从企业角度也表达了同样建议。
特色小镇应发挥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功能
通过产业带动形成人口集聚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参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例如,由启迪控股与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和中关村延庆园建设发展共同开发的延庆启迪科技小镇,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启迪控股是依托清华大学设立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启迪控股参股的上市及非上市企业达500多家,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成功构建起以孵化器、科技园、科技城为载体的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并形成“科技园区、科技实业、科技金融”三位一体、相互协同的业务格局,是中国科技投资和科技服务领域的领军者。据介绍,这次三方合作在延庆开发科技小镇,就是以小镇为抓手,整合新能源环保、新材料、数字科技、生命医学、冰雪体育、文化创意(影视产业)、文化养生(高端康养)、葡萄酒文化元素等产业集群资源,以及启迪控股在科技金融、孵化器建设运营、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方面核心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李迅副院长认为,培育特色小镇还应坚持“三结合”原则,即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如果按照百分之七八十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水平来看,我们还有约3亿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特色小镇将发挥引领作用。”李迅对记者表示。
先行先试的一些特色小镇的实践,也证明了特色小镇的这一重要作用。比如浙江嵊州施家岙的蓝城农庄小镇,蓝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表示,小镇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和乡村的连接。农业占到他做小镇动机的60%,他想通过探索城镇化,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
为此,蓝城小镇项目选址一般在一二线城市周边,生态和自然资源良好的区域,其产业大概会有80%与农业有关联。
虽然看起来热火朝天,但特色小镇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在实践中,究竟怎么样才算特色小镇,恐怕是规划和文件中无法完全定义的。
李铁理事长认为,特色小镇形成主要有这几类:有一些是因创业成本低,在城市周边集聚人口和产业形成的;有一些是因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小镇,比如旅游小镇、滑雪小镇;还有一些是人为塑造的特色小镇,比如大型的游乐设施建设,带动了人口进入形成了一定的人口规模。“特色小镇形式其实倒不拘一格,重要的是怎么样能通过产业的带动来形成人口的集聚,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这是核心问题。”李铁告诉记者。
专家观点
特色小镇热潮中的两个思考
首先,在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中,政府不能来主导,不能增加新一轮的管理成本,更多的需要通过政策疏解,把一些权力和权限下放给基层的城市和小城镇。我们一定不能忽视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在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政府基本上对于特色产业都给予了扶持政策,帮助创新的企业家解决各类发展中的难题,行政成本较低。有些地方政府在这些小镇中,专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通信,成本在还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会使更多的人到这里来聚集,这是特色小镇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其次,不能把特色小镇变成“房地产小镇”。由于房价过高、土地财政等原因,大中城市这种房地产过度扩张的形势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可是房地产企业也要生存,就必须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一些特色小镇给这些房地产企业找到了由头,因为拿地成本远远低于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房子卖不出去了,寻找新的空间,在所谓特色上下功夫,去寻求新的一批购房者。此外,城市规划角度太多的限制,现在在城市郊区、边缘地区去占一块空间,给在高房价的城市中心区买不起房子的人提供了新的买房空间。
特色小镇真正的特色需要因地制宜,最重要的特色要带动产业和就业的发展,只有为了产业和就业发展形成的特色,才具有可持续性。要防止特色小镇成了“房地产小镇”,防止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去掀起新一轮的房地产热。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