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林部门“以虫治虫” 防治棕榈科植物病虫害

2017年04月24日 09:59厦门网陈璐

中国园林网4月24日消息:最近,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仙岳路、筼筜湖畔的棕榈科植物身上,被绑上了一次性塑料碗、杯。不要以为这是垃圾上了树,记者近日从市绿化管理中心了解到,这是园林部门放置的“生物武器”,用来防治病虫害的。

一次性碗杯里放的便是对付害虫的啮小蜂、姬小蜂。陈璐/摄

4月底到5月,是棕榈科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外来物种椰心叶甲正处于“青春年少”。椰心叶甲是棕榈科的一大杀手,个头不大,但它总是集团作战,既贪吃又挑嘴。它只吃棕榈科植物最嫩的叶心,被它啃噬过的叶子出现失水现象,变得焦黄,受害严重的棕榈植物会死亡。

用什么方法消灭它呢?市绿化管理中心特地从海南引进了啮小蜂、姬小蜂,它们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姬小蜂专门挑选椰心叶甲的高龄幼虫来对付,它把卵产在椰心叶甲幼虫的肚子里,每只椰心叶甲幼虫的肚子可以容纳50多个姬小蜂的孩子。这些小家伙靠吸食椰心叶甲幼虫体内的营养逐渐长大,15天之后,它们就会长大为成虫,而这时椰心叶甲幼虫早就丧命了,之后,它们也会因没了食物来源饿死,不会对其他植物、生物造成影响。所以,这阵子岛内的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蒲葵等棕榈科植物,都放置了由一次性塑料碗、杯做成的放蜂器,里头装的便是啮小蜂、姬小蜂。

厦门正在大规模推广的此类生物药剂,相对于过去农药等化学药剂,不仅不会对城市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防治效果还更具长效性。

据悉,随着厦门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病虫害防治也从传统的“有虫治虫”以及农药喷洒等手段,转变到利用综合手段进行绿色防治,同时不断完善园林病虫害监测网络测报体系,在全市布设60个监测点,人工采集并检测岛内外26种病虫害。今年初,厦门园林部门成立了群防群治体系,不定期向全市各个绿化养护单位发布群防群治信息,针对不同虫害进行预警。

此外,市绿化管理中心还引进了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此次市绿化管理中心引进了无人机,主要针对个头较高的树种以及空间感比较好的边侧绿地。“比如大王椰子,长得高,以往喷农药不仅容易浪费,而且效率不高。使用无人机喷药,可以做到定点定量,精确化防治,对周边影响也小。”市绿化管理中心农艺师佘震加表示。

推荐阅读:

棕榈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有哪些运用途径

中山:绿博会可借种植棕榈科植物丰富内涵

海口:棕榈科植物暂不能出岛防止椰心叶甲蔓延

华东地区棕榈科植物应注意防寒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