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科院:北半球高纬度地春季碳汇温度响应机制

2017年05月10日 11:17中国科学报

中国园林网5月10日消息: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朴世龙及其合作团队利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碳循环模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系统分析了过去30多年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春季碳汇对温度响应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气候变化》。
  西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前有学者指出,气候变暖导致的植被春季物候期提前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碳汇功能的重要机制。该观点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

朴世龙及其合作团队的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气候变暖显著促进生态系统春季碳汇。但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初这一现象却显著减弱,这主要是因为植被生产力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而非生态系统异养呼吸、海洋或大气环流等其他因素变化导致。进一步研究表明,非生长季气候变暖是植被生产力对温度变化敏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朴世龙团队早期研究发现植物休眠期温度上升导致春季物候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

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推荐阅读:

云南: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开展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中科院植物所开发出“智能花卉识别系统”

中科院评估报告: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势良好

中科院携手哈佛 保护黄龙景区濒危植物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