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 贵阳变了

2017年06月15日 09:13 苗木中国方成

中国园林网6月15日消息:贵阳变了。

话要从贵阳的三句俗语说起。

贵阳的三句俗语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外地来贵阳的,几乎都会听到这样三句话。前两句,是自然因素,后一句是人为因素。

1987年,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园艺学会组织的会议到贵阳,接待我们的市园林局总工师周青龙先生就说了这样三句俗语。那时候,觉得周先生说的很对。

来贵阳那天,天气是晴朗的,能看见蓝天白云,但吃过午饭,天就阴沉了下来。次日早上,也不见什么大太阳,而且下起了小雨。细细密密的。到了第四天,我们从毕节百里杜鹃回贵阳乘火车的时候,天气还是阴的,瞧不见一点太阳的影子。难怪贵阳称之为贵阳。太阳真是金贵得很,好像高傲的公主一样,总是躲在深宅大院里。

贵阳新区一公园,绵竹银谷集团刘盛娟女士摄

说贵阳地无三尺平,更是恰如其分。贵阳是个山城,整个城市就是被一座座大山分隔着。抬头见山,低头见的还是山。城市的房子,都建在起起伏伏的山坡上下。走在狭窄的街市上,忽上忽下。没有三尺平地,那是夸张,就如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也是夸张了瀑布。我去过山东青岛多次。青岛城里的路也是起伏的,但起伏的幅度,比起贵阳来那是小而又小,不是一个档次了。走在贵阳的街道上,你会有一种爬山的感觉,不大一会儿,膝盖会感觉酸痛。等你膝盖酸痛了,路又往下了。此起彼伏,就这么忽上忽下的,好像在跟你开玩笑。路面不平,有一点好处,街道两侧的店铺,忽隐忽现,不会一眼望到头,常常有一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的感觉。我跟贵阳人聊天,说贵阳的街有特色,耐寻味。贵阳上了岁数的人会反驳说,耐人寻味?我们是没得办法,哪个不愿意走平道?

说人无三分银,分明是在说,贵阳人穷嘛。兜里连三分碎银也没有,可见日子过得清苦。我去时那一年,到贵阳周边参观,见过山里侗族同胞劳动的场景。男的女的,皆穿的破衣烂衫,与在电影上看到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侗族人完全不同。可见,当时侗族人的生活还是不大富裕的。

2017年5月,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文化工作部调研组在贵阳市的省植物园调研。左二为周洪英研究员。

2017年春,时隔三十年之后,我再次来到贵阳。而且一个月之内来了两次贵阳,情形大变了。一次是到贵州植物园拜访著名月季专家周洪英女士,一次是参加月季盛会(2018年4月,在四川省绵竹市举办第八届中国月季节)邀展。尽管每来一次,接待的朋友们介绍贵阳特色时,还总忘不了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但他们的语气分明与当年的语气不同了。他们似乎在说,那三句俗语是老黄历了。是的,的确是老黄历了。

天无三日晴。如今何止是三日晴?贵阳市生态委的同志告诉我,经过多年的绿化和环境治理,贵阳每个月的优良天气已经达到360天,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其中,晴好的天气占了主导地位。我来的两次,总共是4天,天天都是好天气。那蓝天白云,好像是在草原上,就差风吹草地见牛羊了。

地无三尺平。那是过去了。当然,贵阳老城依然如此,但你到贵阳新城看看,就蛮不是那么回事了。坐飞机一到贵阳机场就知道了。快到贵阳市,从飞机上往下看,到处是崇山峻岭,但飞机一落龙洞堡机场,就会发现,这里宽广的地面与其他地方的机场一样平。据说,这个机场总面积有十平方公里。而周围环绕的,是一座座犹如馒头似的群山。机场是平的,新城区更是平的,方圆几十公里,都是平的。看见的,只是宽阔的马路,浓郁的树木,林立的高楼。偶尔,会有一两座高山。原来,这里也有看不尽的山,但这里的潜山、丘陵,都被勤劳的贵阳人夷为平地了。还有,从贵阳通往全省各县的高速公路,也都是平的。

人无三分银。更是老黄历了。我在周洪英女士的陪同下,曾经到过黔南地区的惠水县。沿途的农家,几乎都是二三层小楼。由此可见,这里人的兜里,早已不是什么“三分银”了。若是如此,怎么可能还盖得起那么多漂亮的小楼呢?

贵阳还在变,还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推荐阅读:

2016全国苗乡行考察活动完美收官!

2016苗乡行(云南线)考察团走进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2016苗乡行(云南线)考察团登顶爱琴海“天空农场”

2016全国苗乡行(云南线)考察团走进云投生态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