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17年06月20日 13:15成都日报王琳黎

中国园林网6月20日消息:蓝天、碧水、净土这三大保卫战役怎么打?环保责任如何层层落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怎样才能筑牢?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昨日,解读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四场在蓉举行,本次主题为“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会上,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代永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参与会议,并就热点问题接受媒体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发布会。

聚焦·环境问题

补短板强督察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点击一: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将紧紧围绕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实施攻坚,尽最大努力力争2017年全省蓝天数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持续污染时长短于去年,特别是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在已有5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达标城市。

打好碧水保卫战。从污染最重的沱江、岷江流域入手,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歼灭战,尽最大努力实现水质断面达标率高于去年,劣五类水体比率低于去年,确保成都市及3-5个条件较好市(州)主城区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同时,紧紧围绕“摸清底数”“分类管控”“治理修复”三大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尽最大努力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为人民群众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提供“环境保障”。

点击二:强化环保督察 层层压实责任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川省级环保督查 全覆盖 ,摸清了全省环保问题 家底 ,并发现移交问题4357个,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一查到底,不彻底解决决不罢手。”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介绍,通过层层压实环保责任,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久拖不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已初步整改。

同时,采取“公示公开”“挂牌督办”“公开约谈”“媒体曝光”“移送追责”“区域限批”以及“考核指挥棒”七大举措,强化环保督察“回头看”、后督察。据了解,目前四川省正在建立重点突出问题“省级挂牌督办机制”,省政府还将于近期召开督察整改工作现场会,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用力、一抓到底,形成长期震慑态势、保持制度威力。

点击三:严格环境监管执法 确保“高压、严打”成常态

“关于执法,我们的态度就是 零容忍 ,重拳出击、铁腕执法,长期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于会文介绍,通过“测管协同”,依托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暗管探测仪、无人机抓拍等信息化手段,为监管执法安上“火眼金睛”,配强执法力量,转变执法方式,采用交叉互查、节假日抽查、夜查、突击检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防控,对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的企业,坚决顶格处罚,倒逼违法行为从“不敢”“不能”到“不愿”。

点击四:五项重点工作 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悉,为切实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川省环保厅将从根本上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坚持用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规划环评,守住环境承载力底线,将源头严防落实到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流域规划中。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为工业产品植入更多环保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开发更加有四川环保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需求,创新扶植光能利用、生物降解、电动汽车等一批环保产业和产品。

加快建设生态监测网络。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卫星遥感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科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用目标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来鼓励保护环境行为,惩处破坏环境行为。

深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以政府、公众、企业为主线,全方位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聚焦·绿色本底

厚植本底筑牢屏障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点击一:数说生态 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目前,四川省生态本底如何?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全省自然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生态资源持续增长。累计植树造林502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725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18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88%,比2012年增加1.62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1.96平方米,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6%。

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65万亩,巩固治理沙化土地134万亩,治理岩溶土地3622.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4万平方公里,治理干旱地区4万余亩,修复退化湿地15万亩,局部生态退化得到遏制。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基地突破1亿亩,核桃、油橄榄基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森林康养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位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变为金山银山。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监测显示,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886亿吨,相当于2.25个三峡库区总库容;年固定碳量7659万吨,减少土壤侵蚀1.37亿吨;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居全国前三位。

点击二:五方面着力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介绍,接下来,四川省将全方位开展绿化全川行动,着力做足增量,力争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40%、国土绿化覆盖率70%。加快推进有山皆绿,启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和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身边增绿,创建一批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城和森林小镇,建设一批县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带,积极构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同时,严格落实森林、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和病虫害防治,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加快推进脆弱地区生态修复,着力补齐短板。抓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恢复、沙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城市、道路、水电等工程创面和矿区废弃地、尾矿坝生态治理。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着力释放能量。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良性互动,优化产品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林业供给侧结构,加强技术研发推广,有序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功能林产品等新业态。

此外,还将健全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森林、湿地等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今年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5000名以上。

聚焦·绿色低碳经济

全省节能环保企业逾300家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破千亿元大关,节能环保企业超过300家,初步形成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低碳城市、园区、社区建设等试点示范,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全省低碳循环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四川省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代永波介绍,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推进四川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7000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一,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79.3%,新能源发电装机从2010年的5万千瓦增加到240万千瓦,页岩气累计产量超过40亿立方米。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焦点解读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代永波:

力争2017年 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万辆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代永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道,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速,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户数已经达到54户,整车制造企业已经达到了18户,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36户。从产能来看,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1.45万辆,产值已经达到100亿元。力争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万辆,产值突破200亿元。

“在优化布局方面,四川省以成都、泸州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为契机,通过 以用促产、产销联动 的方式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聚集发展。”代永波表示,希望形成以成都市为核心、绵阳为重点,向周边辐射的发展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的布局,以南充市、达州市为支点的沿线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格局。

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正在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将建立大熊猫野外种群遗传档案

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目前正在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和《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关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栖息地和种群保护,我们将严格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原则,将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游憩科普区、传统利用区。”尧斯丹谈道,下一步,将结合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在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植被重建,建设大熊猫走廊带,进一步修复、恢复、扩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将重点建设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施家堡等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使相互隔离的栖息地连通,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根本上降低局域小种群灭绝风险。

“同时,将建立大熊猫野外种群遗传档案,全面掌握野外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精细化管理。”尧斯丹介绍,此外,还将着力推动“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复壮野生种群”工作,新建大相岭、岷山L种群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多个局域小种群实施人工放归和种群复壮。

推荐阅读:

首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论坛”举行

福建: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共享绿色发展

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成都:改善生态环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