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新监测结果。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样本地区积极规范引导林权流转,加快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新型林业经营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林业财政扶持,强化林业金融支撑,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继续为集体林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培育林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林区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商品林流转面积近两成,家庭林地全部流出的农户比例很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近三成家庭林场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生产。木材产量下降明显,七成农户愿意停伐天然林。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1/4,带动一成农业人口就业。林业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但林业补贴政策农户知悉度低。林权抵押贷款快速增长,有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农户不到两成。超过六成林地投保,投保途径以统保为主。此外,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生产要素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逐步显现。近5年,样本农户的林业收入一直处于小幅波动状态,经济林收入占四成;劳动力因素对低收入家庭影响明显,土地和资本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影响更大。
监测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不动产登记改革后林权管理职责划转落实困难;林地流转规范难,森林资源评估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操作难;生态公益林补偿、造林补贴等林业补贴标准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中用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公共管护的支出资金不足;林权抵押物管理、处置困难,缺少集林权认证、采伐、流转、交易、登记为一体的综合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等。
监测提出5项建议。一是深化林权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林权管理服务机制,拓展服务林农的广度与深度;明晰林业与国土部门之间涉及林权管理相关职能的边界;加强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的有序衔接,建立林权登记档案和林权流转交易档案查询互用制度。二是建立林权流转长效机制和制度,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林地产权交易、林地流转信息发布为一体的“一站式”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三是扩大林业补贴规模,逐步实行普惠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造林难易程度和积极性高低,实行差别化造林补贴标准;鼓励各地在全国基本补偿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地财力因地制宜进行分类补偿。四是完善林权抵押贷款保障体系,建立综合电子化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林权抵押、流转等信息,并实现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建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鼓励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由政府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五是逐步提高森林保险保障标准,对于经济林和园林花卉,保额应与产量或经济收益挂钩,以提高森林保险的吸引力;鼓励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实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是第三方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支撑。最新监测范围包括辽宁、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云南、陕西、甘肃8省,涉及74个样本县、374个样本村、3740个样本户。监测从2009年开始,以大学生访村入户调研为主,长期跟踪进展、分析成效、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并坚持监测方法不变、固定监测样本点不变、调查队伍基本不变。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