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8日消息:7月14日,记者来到新县沙窝镇汪冲村,这里林木葱翠,层峦叠嶂。群山看似与别处并无不同,漫山遍野的杉树林静静矗立,却默默在创造不一样的财富,这就是当地的森林碳汇项目,用当地老百姓的土话说是“卖空气”。
森林植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碳汇交易就是要把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得有价,我们来种树,把树木生长过程中的固碳量卖给那些有减排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兴盛种植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和光介绍。
沙窝镇碳汇造林富农项目正在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公示,这是我省目前少有的森林碳汇交易项目,也是新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有益探索。
汪和光同时也是新县兴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碳汇造林项目由该公司具体运作。碳汇造林从2009年3月开始至2010年3月完成,造林规模5430亩,20年的计入期内,年均碳减排量约6689吨,年可实现收入20多万元。
“以前村里的山场大多是荒山,杂草多,没啥收入,还经常会失火,令人头疼得很。”村党支部书记汪有光说,“现在好了,杉树林不仅20年后能卖木材,成材前也能挣钱。”
据介绍,该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村民以自己的山场或入股、或流转、或转让,包括209名贫困群众在内的汪冲村村民从中受益。
53岁的贫困户李祥钊带着一张草帽刚从山上下来,脸上的皱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老李一家五口,爱人、儿子、媳妇均有智力残疾,5岁的小孙子大脑积水,4人均吃上了低保。“30多亩山场都流转给了公司,每年租金6000多元,还可以分红,一有闲还能去山上除草、浇水,干点杂活,一天百十块,家里的零花钱不缺了。”李祥钊黝黑的面孔上堆满了笑容。
汪和光介绍,护林、防火、间伐树木、除草浇水,公司每年在劳务方面的支出有80万元左右,优先选择雇用村里的贫困户,男工平均每天120元,女工平均100元。“我们正在扩大碳汇林规模,另外3000亩正在报批。”
新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植被覆盖率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6.7%,其中,生态公益林99.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新县林业局副局长余长根说,由于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低,不少贫困群众“守着金山没饭吃”,林业碳汇交易让农民额外增加一份收入,有助于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内难有收益的难题。
2005年后新县完成营造林34万亩,年均固碳约43万吨。余长根说,已和兴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下一步将逐步推动2005年以后新营造林“碳减排量上市交易”,预计每年帮助群众增收1200多万元。
“碳汇收益的60%都属于老百姓,山还是他的山,树还是他的树,老百姓只要管好林子,坐等着 卖空气 就行了!”汪和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生态释放更多红利,让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过上好日子,早日脱贫致富。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