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我的植物审美

2017年08月18日 14:17中国园林网汪洋

中国园林网8月18日消息:

自从入了园林苗木行业,我对景观和植物的审美经历了数次转变。

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里,对植物一向是没什么概念的。看树就是树,看花就是花,种在哪里,种得好不好,为什么这么种,一概不想不问不关注。

入行以后,开始留意起马路边、公园里的树,分清了大乔亚乔花灌木,认识了造型盆景球和柱。在一次次被精心修剪的植物震撼之后,我的审美趋向于极致的精品化。球一定要圆整,密实,最好放在地上就能滚;盆景一定要飘逸,有仙气,最好一根枝条上天入地;造型树一定要出奇,ABCD,福禄寿喜,能扭成啥样扭啥样。

武汉展会上拍摄的造型植物

这个阶段其实没经历多久,就被彻底扭了过来。起因是一次和庭院设计师张工在沈园待了一个下午,他举个手机,我举个相机,拍遍了沈园的角角落落。那个下午,凉风习习,青苔爬满树干,树荫漫天盖地,我们都陶醉在这片被植物撑起的世界里。突然,张工指着园内一处黄杨球痛彻心扉地说:太丑了!

打那以后我开始排斥人工的雕饰,一颗崇尚自然的种子被唤醒。特别是在一些贴近自然的景观中加入球类的应用,好的组团尚可接受,如果是孤零零杵在那里,我也会痛心疾首地说一句:太丑了!对自然、去雕饰的喜爱,与之前的精品化审美格格不入,可归为第二阶段。

沈园的树,岁月沉淀的自然之美

然后就在今天,我感觉自己又跨过了一道鸿沟,迈入植物审美的第三阶段——生态。这个词时髦,高大,有吹牛的嫌疑,不过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

今天一早,我在安吉,对,就是那个大大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吉的山村里散步。山中翠竹摇曳,身边溪水潺潺,甚是惬意。可是走进一看,水底的河道竟是用水泥铺成,没有了卵石与泥土的阻挡,水流平缓,安全,却无半点生趣。我想起曾读过硬质驳岸对水生态的破坏,大到江河,小到山溪,皆为一理,于是心生厌恶。

水泥铺成的河床

然而此事未完。

穿过村庄,走进山野,很快就遇见一座寺庙。寺庙不大,前殿是四大天王,后殿供着如来,从建筑的用材来看,肯定不是什么古寺,只是这一村一地百姓信仰的寄托。院前的一小片空地上,种着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朵,我视线扫过时愣了一下。这不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花海的波斯菊吗?它花型秀美,色彩丰富,一旦汇聚成花海,可以顷刻引爆人潮。但是,在这山中寺院里遇见到它,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曾读到过一篇报道,波斯菊原产墨西哥,20世纪初被清朝的驻藏大使带到中国,没想到却被坊间误认为格桑花,得以在西藏及以外的地区广泛种植,而真正的格桑花却被冷落,至今鲜能见到。这是一个物种入侵并逆袭成功的狗血故事,我能接受它以花海的姿态创造出的视觉之美,但我无法说服自己,它怎么会出现一座山中的寺院里?

大概是我太执拗了。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