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界大事件 国家公园体制总方案首次加入“草”

2017年09月01日 10:28花卉报骆会欣

中国园林网9月1日消息:翻开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资料不难发现,会议通过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重大事项中,“山水林田湖”的提法变为“山水林田湖草”,加入了“草”。其中的改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发政研究员最为了解。近日,记者围绕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得到中央釆纳一事对孙发政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记者:“山水林田湖草”这一新提法,是在哪里出现的,其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孙发政:2017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重大事项。会议指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律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会议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此次会议后,中央各大媒体将此前“山水林田湖”的提法,加入了“草”,开始用“山水林田湖草”的新提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报道。

记者:对于我国草业界而言,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你们是如何促成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的?

孙发政: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这一崭新的提法,即“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对“草”的地位的肯定,对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7年6月6日至8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在重庆召开学术硏讨会时,我建议要加强草业科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提高草业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当然,我的建议是有指向的,那就是要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即“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并举例说,2016年9月30日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在2148个字的重要文件中,有18处提到“山、水、林、田、湖”,没有提到草原。

实际上,我国草原约占囯土面积的41%,是我国主要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多位于边陲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战略和民族团结,应该提高到与“山、水、林、田、湖”一样的高度。

同时,草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一般是先有草才有灌木,再有灌木,致密的草能防止水土流失,为灌木、乔木的生长创造条件,草是先锋植物;水草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及饲用植物,也是由草演化而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就是从名为青蒿的菊科草本植物中提取的。草与人类、动植物休戚相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建议,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提法中将“草”纳入其中。

我的建议被写入了这次重庆会议纪要之中,很快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网站上作了宣传和报道,此后又刊登在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第2期《草业信息》上。这期《草业信息》特别寄送给草业专委会委员(顾问)、会议代表、两院院士、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兄弟学会、中国科协、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

重庆学术研讨会期间,我和草业专委会主任钱永刚教授接受了《中国畜牧业》记者专访,在谈到如何提高草业社会地位时,我们再次建议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我们的声音传达到了中央,得到中央的重视,最终被采纳了。

通过这件事,我的感触颇深,那就是中央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动了我。“山水林田湖”是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最早提出来的。而我的建议,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提法中加入“草”,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科学的精神。我们科学工作者要敢于说真话,敢于说实话。

记者:对于草产业的未来,草业专委会是如何规划的,如何让小草发挥大作用?

孙发政: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名誉主任钱学森就提出了创立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即以草地为基础,利用日光能量合成牧草,然后用牧草通过种草养畜,再通过生物、化学、机械等一切可利用的现代科技学技术手段,建立起创造物质财富的高度综合的产业系统。钱学森以战略科学家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草业科学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一个生态系统发展成一个行业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如今,唯GDP论已经行不通了,而钱学森倡导的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将生态治理蕴藏于绿色经济开发之中,能够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科学之路。

放眼世界,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以色列,这些靠草地起家的国家,草地畜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是农田面积的3倍之多,但草业在我国国计民生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生态经济作用。我国的草地生产力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0至1/200,草原每亩产值不到1元。如果搞知识密集型草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年产值有望达到几千亿元,草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跳出18亿亩耕地的圈子发展草产业,是我国绿色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草原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政策。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监测,2016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连续6年超过10亿吨,实现稳中有增;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6%。草原生态修复速度明显加快,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是破解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要求,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未来,草业专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推动草产业系统工程的理论探索、践行应用以及交流研讨,大力推介新经验、新模式、新人物,为我国草业发展凝聚合力,创造动力,推动草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荐阅读:

西藏:那曲“草业先行”保护草原生态

打造现代草业的“链式版图”—访蒙草抗旱董事长王召明

八大利好为中国草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草业: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