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仁: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树大夫”

2018年01月12日 15:28中国绿色时报谌红桃

中国园林网1月12日消息:1月8日,对百年老校南京林业大学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该校叶建仁教授领衔的“中国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控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他第三次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

谈起这些,叶建仁很淡然:“荣誉和成就只代表过去,国家和社会对科研工作者有很多期待,我们应该认真把眼前的事做好。”

这种认真,贯穿了叶建仁三十余载科研教学生涯。

虽非梦想也能优秀

1978年3月,放弃了国企职工的优越身份,高中只读一学期的叶建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前身)森林保护专业,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

“难道你愿意一辈子与树打交道?”崇尚工科的父亲想让他放弃上南林。学习森林保护虽非叶建仁最初的梦想,可干一行爱一行的认真劲儿,使得这个当工人也是车间里技术最好的小伙子,很快就成了该校77级森保专业成绩拔尖的学生。

1982年,大学毕业后,叶建仁顺利地考取了本校森林病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森林病理学创始人李传道教授。同年,作为研一新生,叶建仁前往福建省沙县官庄林场,开始了松树抗病优树选择和抗病种子园的营建。

6年后,他在官庄林场建成国内第一个林木抗病种子园,其子代抗病性增益超过30%,包括此项成果的研究项目于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2年,南京中山陵一些松树萎蔫死,专家确诊是松材线虫病。这种病蔓延速度很快,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扩散到了安徽、浙江、江西等10多个省(市),损失累计达几十亿元。国内林业界把松材线虫病定为“头号森林病害”。

“对这个头号病害一定要防控,我们森保科研人员有责任。”从2000年起,认真、不服输的叶建仁带领团队钻松林四处采样,反复实验,用了整整6年,终于研制出了松材线虫病关键防控技术——“松材线虫分子快速检测鉴定技术”。

“这项技术是我国森林保护领域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发明。”时任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总工程师的吴坚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实现五个重大突破

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为我国松林保护立下汗马功劳,但在基层应用时却碰到了现实难题:检测器造价昂贵、取样程序繁琐、检测过程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这些难题不解决,我们的技术就会被束之高阁。”叶建仁在获大奖后又回到实验室,带领团队在系统揭示了松材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规律等世界性难题基础上,又于2009年攻关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改良升级。

近10载的探索,叶建仁带领团队啃下了5个“硬骨头”:

明确松材线虫病的真正的“凶手”——松材线虫,平息了20多年来国际上关于松材线虫病真正“杀手”的学术争议;

揭示出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人为传播,人为因素占比76.2%,为有效防治找到了突破口;

将“松材线虫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改良升级为“松材线虫专项自动化检测系统”,解决了直接对松木检测的关键技术,使检测时间由9-25小时缩短为2小时;

创立松材线虫恒温扩增及试纸条检测技术,研发的检测仪器价格由30万元降到1万元,普通工作人员便可操作,让好技术真正走进基层;

建立了国内首个抗病马尾松种子园,还引进了自带抗体的黑松赤松家系40个,建成抗病黑松赤松基因库。

这一个个啃下的“硬骨头”,为防止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成为国内松林保护的一个个“福星”。

这5个重大的突破,是本次获奖的核心创新点。其中,“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和“松材线虫恒温扩增检测技术”两项新技术在全国17个省份推广应用,在全国建立了56个检测鉴定中心,形成了检测检疫技术网络。成果推广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快速扩散蔓延势头得到了控制,扩散速度降低90%以上。5年来减少直接损失9.6亿元、间接损失31.8亿元。抗病马尾松在安徽造林41.5万亩,增收10.5亿元。

出具1000多份报告

1992年,南京六合县泉水乡大力发展板栗,可却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这年暑假,叶建仁带领师生来到这里社会实践。当地农民得知从省城来了专家,纷纷跑来,简陋的会议室一下涌进上百位农民。

“叶老师,板栗树快死光了,一定要帮帮我们。”林农们用渴望的眼神期待着。叶建仁带领师生顶着烈日来到田间地头,连续5天现场诊断,讲解防治办法。担心林农掌握的还不够,叶建仁索性又为林农连续讲了几天病虫害防治课,很快使当地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治。

10多年来,叶建仁带领团队深入野外树林、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每年实地服务在30-40次,电话咨询服务百余次。

有疫情,叶建仁带领或安排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赶过去。暑假往往是病虫害高发期,一出疫情,他们便要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林子里观测采样,有时从早晨5点要连续作业到天黑,最长的时候一呆就是40多天。

“松树生病了,找南林,找叶建仁教授团队。”业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他们的检测认真负责,具有权威性,大家放心。

“老百姓找到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不能辜负他们。”叶建仁常说。

2006年,叶建仁团队成功检测出湖北三峡库区10万亩松林的病因,挽救了那片松林;2007年,帮助江西省林业厅对庐山核心区域的松林进行确诊性检测,避免了一次重大误诊事件的发生;2015年,为淮安市杨树种植大户孙玉明防治病虫害,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近年来,叶建仁团队先后承担了江苏、浙江、贵州等20多个省份松林、松木制品重大疫情的检测鉴定任务,出具各类检测报告1000多份。

20人的团队外出为各地林区病虫检测的力量有限,必须为全国培训出一批批的技术人员。叶建仁认为,这也是南林森保学科的使命和责任。2007年,在他的倡导下,国家林业局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技术培训中心在南林挂牌成立。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国家林业局授权的森林保护领域的全国培训中心。中心每年为全国31个省份培训松材线虫检测和防治技术骨干200-300名,10年来已培训2000余名。

“叶老师,感谢您当时的技术培训,我们普洱市6000万亩松林得到了很好的预防保护。”叶建仁在云南省普洱市出差时,该市林检局局长周之宏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

至今仍然享受讲台

年近花甲的叶建仁头上有许多令人钦羡的光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3项。

如今的叶建仁每天工作,夜晚回家前,照例到每个实验室看望学生。20多年来,他培养了140多名研究生,如今已遍布国内森保领域。

“听叶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学生们把对一名教师最高的褒奖送给了这个严谨认真的教授,在他的课上,学生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送上掌声。

“我喜欢上讲台,现在不当校长,更有时间了。”两鬓斑白的叶建仁仍迷醉在他的育人情怀里。“我经常看到叶老师非常兴奋地从课堂上出来。”他的学生、南林森保系的朱丽华老师说。森保专业新生入学,都能聆听到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叶建仁的专业导论课。

喜欢讲台的叶建仁对学生处处“较真”。学生的PPT,不仅是内容和形式,字号、字体、行距,叶建仁都有严格要求,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他对自己也同样“较真”。朱丽华介绍,2015年1月,为讲好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PPT,叶建仁从内容、语气、语调上练习了40多遍,要求15分钟,最终精确到14分58秒他才满意。

“较真”的叶建仁却对学生和团队人员爱护有加。朱丽华回忆,20多年前,如果没有叶建仁反复鼓励她考研,就没有她的今天,当年连报名费都是他出的。森保系戴婷婷老师说,只要有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他就会鼓励团队年青人去,还在学科内建立公共研究平台,给年青人创造好的实验条件。近年来,团队每年都有1-2人到国外访学,如果没申请上政府基金,叶建仁就想办法用学科经费支持。

立学与立人,唯一真字。“较真”的品格润泽了一届届学子,也将伴随着叶建仁在未来的教学科研路上愈行愈远。

推荐阅读:

山东东营:多举措解决西城园林病虫害

洪灾过后要防范林业病虫害

国家林业局预测下半年森林病虫害 和您的苗圃密切相关!

杭州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中心成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