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前面曾经还有个喷泉
中国园林网1月15日消息:长江路旁的九狮苑广场,有一座高14米的乳白色九狮雕塑,三只仰立的大狮子身上各驮着两只小狮子,它们或嬉戏绣球,或欢奔跳跃,霸气十足。
九狮这个名字源于庐州古城池内曾经流淌的九狮河,即金斗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这条河是唐杜刺史作斗门引淝水入金沙滩而得名的,由西水关东注汇诸池圩水,水池南为 筝笛浦,过谢家坝为藏舟浦,又向东流过蜀源桥、惠政桥、镇淮楼、九狮桥,出东水关。而《合肥县傅郭城图》准确地标住了流向,用今天的地理方位看,应该是从合肥市图书馆附近流入,经杏花公园、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安徽日报社宿舍、合肥大厦、原中菜市,最终汇入南淝河。
九狮河原来水源充沛,河面宽阔,沿岸商业繁盛,人声鼎沸,河上百舸争流,帆影重重。一直到明朝正德年间,农民刘六、刘七起义,庐州知府徐钰害怕起义军从水路攻打庐州城,于是将西门水关封堵,从此金斗河成了无源之河,渐渐淤积,成了庐州城里的一条“龙须沟”。
至合肥解放时,九狮河已经难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站在今日的九狮苑广场向城里望去,透过残缺的城墙,可以看见碎瓦烂砖的民房,瑟瑟发抖的茅草,灰黄斑驳的土墙,一片破败颓废。尤其到了雷雨季节,淤积的金斗河不能及时地将积水排入南淝河,合肥城里的低洼处往往浸泡在积水里。
老合肥们清楚地记得,1952年和1954年发大水,南淝河水位猛涨,城里许多民宅进水,九狮河两岸人家水及腰深,杏花村一带水没屋顶。
解放后,为治理九狮河这条“龙须沟”,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动全城市民把它填平。
1985年冬,合肥开始建设九狮苑广场及雕塑,1986年底相继建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为环城公园题写的园名,当时就立在广场的入口处。九狮雕塑呈鼎足状,下部是三只巨狮,其上又各负两只幼狮。幼狮衔环耍球,似乎要逗乐来广场游玩的人们。
2008年,长江路改造开始,拆除了广场北面的水池,保留了九狮雕塑原貌,把九狮苑广场改建为下沉式广场。
以前多次路过广场,似乎并未特别关注。这次特意前往,发现三只大狮子的神态比往日更威严了,双目炯炯有神,凝视远方。深邃的眼神注视着车水马龙的马路以及南面潺潺流淌的环城河,好像在怀念尘封已久的往事。
正在晨练的一位老先生对我说,喜欢上一个地方是不需要理由的,九狮苑广场让他着迷也是退休以后的事,因为年轻时就爱好舞蹈,退休后就想到搞一个半公益性质的广场舞大家跳活动,既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也让自己有个事做。每天早晨,只要天不下雨,他准会带着一套简易音响和一些五颜六色的塑料凳子到九狮苑广场,那里总有几十人在大跳广场舞。
购置音响花了他三个月的退休金,桌椅等必需品不值几个钱,如果有人想来跳,每次自觉投币五毛钱即可,也可以办月卡,每月十元钱。起初只有十几个人,一年下来,他的跳舞队伍已经壮大到七八十人了。
我环顾了一下广场,那尊汉白玉的雕塑在朝阳的映照下甚是迷人。尽管是冬天,广场南侧的那几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和银杏树仍然是那么生机盎然,一群运动的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其中,有几片火红的衣衫在略显寒冷的清晨特别抢眼。放眼望去,远处即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旁边是川流不息的长江路和马鞍山路,都市里的园林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体现。
推荐阅读: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