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生态为经济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碳汇交易额超百万

2018年01月22日 10:18内蒙古日报刘玉荣

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1月1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林业碳汇国际核证碳减排(简称VCS)项目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牙克石举办。继完成首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绰尔林业局通过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这一国家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向浙江 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售VCS项目中金额为80万元的碳汇权益,至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碳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

去年12月,绰尔林业局先期完成一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成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首个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是重点国有林区碳汇产业的重要尝试,为林区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开了好头。如今再次签约交易,标志着林区迈出了林业碳汇交易的坚实步伐,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015年11月,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并将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三大目标之一。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战略性作用逐步显现,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事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紧跟国家步伐,在国有林区中率先积极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和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原常务副主任、中关村绿色发展新型智库专家李怒云在致辞中说,这次碳汇交易看起来是我们国有林管理局在林业碳管理上迈出了一小步,实际上是在促进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作为国家林业局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又一次促成了林业碳汇交易。感谢沈国华董事长和浙江 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公益善举和超前眼光。他们的行动,不仅推动了林区生态产品进入市场,也帮助企业在碳减排同时,展示社会责任和公益形象。碳汇交易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理念创新和观念的转变:要采取措施维护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进入市场。去年底,国家启动了全国碳市场。我们今天的签约活动,可以看成是林业碳汇进入碳市场的尝试和演练。希望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以此为契机开发更多的林业碳汇产品,促成更多的交易,积累更多的经验。为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包括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平台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沈国华说,在2017年底全国碳交易体系启动前一天,我所成功举行了内蒙古绰尔、昆明两区、福建永安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国内首批碳汇交易。仅仅过了一个月,我们今天又在这里,再次共同见证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VCS林业碳汇项目碳汇交易签约。本次签约,是重点国有林区碳汇交易的重要尝试,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对深化国有林区改革、推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锡波说,一方面,林区碳汇产业的探索,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任务,增强林区增汇减排功能,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主体生态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9.49亿立方米。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森林平均吸收约1.83吨二氧化碳计算,林区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7.4亿吨,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此外,林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综合价值不可估量。另一方面,林业碳汇是国家碳减排体系和跨区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政策引导性产业,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创新与尝试,将林业碳汇与碳抵消、碳普惠、碳金融、低碳旅游等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林业碳汇市场化机制,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将“碳库”变为“钱库”。

据了解,2014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率先成立了碳汇工作领导小组,取得了国家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资质。先后在绰尔、乌尔旗汉、根河、克一河、满归、金河6个试点林业局,分别合作开发了国际、国内不同标准的林业碳汇项目。目前,林区获得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注册处批准注册、签发并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1项目(绰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成功备案的林业碳汇项目3个,正在备案登记项目2个,6个项目面积共计136.6万亩,核定碳减排总量3000万吨以上,为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蓄积了力量,探索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推荐阅读:

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完成首笔林业碳汇交易

福建省新增5个林业碳汇项目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调研全市林业碳汇工作

《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出台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