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的福建样本

2018年04月17日 11:31中国绿色时报迟诚 谢乐婢 黄海

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4月上旬,福建春意浓浓。

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准备打造一片休闲康养梅花谷,“85后”森林资源管护站站长林益心正带领大家卸载刚从浙江运来的梅花苗木。

林益心是国有林场改革之后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像他这样的“85后”中层干部在将乐国有林场共有16个。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将乐国有林场精简机构,大胆选用年轻干部,管好资源保护,发展森林旅游。在这个建场已经60周年的林场里,青春的活力气息和阵阵梅香一起扑面而来。

将乐国有林场是福建国有林场改革的缩影。

作为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林业大省,福建133个国有林场以及1288万亩国有林场森林正在改革的春风中吐故纳新,蓄积发展的新能量。

瘦身:优化整合做减法

改革,首先明确身份。

过去的国有林场虽然为事业单位,却长期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得不到公共财政的支持。“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尴尬身份让大多数国有林场苦于“找饭吃”,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上来。

“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有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国有林场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

按照中央精神,201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和《福建省县属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2017年福建第一次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把国有林场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目前,福建省属国有林场由106个优化整合为88个,根据禁限伐比重等条件将国有林场划分为公益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超过2/3的林场可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整合后省林业厅直属洋口国有林场由副处级升格为正处级,其他省属国有林场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以上,有效提高了国有林场的社会地位和对外协调能力。

县属国有林场按照每个县(市、区)不超过2个、每个国有林场经营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万亩的标准,将全省109个县属国有林场整合成45个,其中事业性质林场15个,界定为生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余的30个为公益型企业国有林场,可釆取合同、委托、承包或招标等形式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现生态林管护。

机构瘦身,人员精简。全省国有林场根据实际重新核定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编制数量,对在此次改革中出现的部分超编人员,实行退一减一,逐步消化。目前,全省各地已基本完成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编制、领导职数核定、岗位设置及场级领导人选考核等工作。

输血:财政支持有保障

改革老大难,在于钱从哪来。

各级财政是福建国有林场改革的最大资金保障。

改革之后,福建全省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经费由2016年前每年5717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16428万元,增幅187%,其中省财政从原来的950万元增加到1亿元,是原来的10倍。

将乐国有林场在2016年4月收到中央一次性补助资金388万元。场长林华忠说,这在当时如同雪中送炭,补上了林场职工的住房补贴和五险一金,解决了基本保障问题,缓解了在改革期间资金不足的压力。

此外,市县级财政也对国有林场改革给予了积极支持。厦门市将4个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福州市从2017年起全面停止省属国有林场商业性采伐,并建立财政购买机制,所需的补助经费由市财政据实核拨。泉州市从2016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国有林场,并将12个国有林场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管护站点建设以及饮用水安全纳入建设规划。宁德市的福安市、古田县分别对所在的省属国有林场给予每年150万元的资金补助。同时,近两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安排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等专项资金8.48亿元,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

吃上了财政饭,相当于给广大国有林场职工吃上了定心丸,给整个国有林场改革输血供氧。

健体:双增一减促提升

国有林场一直是林业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管护着全国最优质、最稳定、最完备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是森林资源最精华的部分。

福建的国有林场同样不例外。

然而,改革之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营体制不活,国有林场面临发展的重重困难,森林资源管护也同样面临挑战。

国有林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为此,福建提出了“双增一减”任务,即到2020年全省省属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加5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1300万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

“双增一减”靠什么实现?福建国有林场强化措施,创新机制,采取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办法,通过受让经营、合作造林、租赁造林、合作经营等措施,统筹整合资金和资源,加快推进“双增”任务的落实。在对外购买森林资源的同时,福建国有林场同样注重练好内功,选择近自然经营模式,并开展了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德国因近自然经营模式,以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省一半的森林面积创造了全国5%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是近年来业界广为熟知的典型例子,也是福建在全省国有林场推行林业近自然经营模式的动力和目标。

近年来,漳平五一等省属国有林场应用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采取目标树作业法等近自然作业方式,实施近自然经营面积1.5万亩。泉州市所辖9个省属国有林场实施近自然林业试点面积2.8万亩,通过择伐、补植、套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经营技术,把结构和功能单一的人工纯林改造为结构稳定、功能多样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开展林业近自然经营,树种结构优化,森林质量提升,福建国有林场保卫生态安全的“体魄”得到加强。改革后较改革前,新增加森林面积16.9万亩,增加森林蓄积422.9万立方米;2017年商业性采伐比改革前减少30.3%,超出20%目标。目前,全省省属国有林场经营面积621万亩,林地面积604万亩,森林蓄积4853万立方米,林分亩均蓄积量9.11立方米,比全省林分亩均蓄积高出2.43立方米。

造血:创新机制储能量

“促进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改善国有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其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输血保生存,造血促发展。福建创新国有林场发展机制,以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在将乐林场,驾驶员、食堂炊事员、森林管护人员及营林生产、木材生产等都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外聘劳工。林华忠介绍,改革之后,林场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将乐林场每年有18万元用于社会招聘。

同时,将乐还实行网络招投标制。特别在木材产销管理方面,采用了定产定销模式,通过浙江大宗商品交易所平台,在网络上对伐区木材进行招投标,客户中标后,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组织劳力进行木材生产和销售。

社会化服务已经在福建全省的国有林场开展。营林生产、森林抚育、木材生产等林业生产性活动全面引入了市场机制,采取合同、委托、承包或招标等形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了一般性用工的社会化。

每到节假日,福建各大森林景区都会迎来大批观光游客。如今,游客走进“清新福建”,探访“森林人家”,已经成为福建旅游的一大时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国有林场的贡献。目前,福建全省国有林场建有森林公园106处,占全省森林公园总数的60%,不少国有林场还建设了森林人家。这些森林公园、森林人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健身场所,森林旅游也成为福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的国有林场改革又一次趟出了路子,取得了实效,树立了样本。

然而,改革没有完成时。未来,福建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蓄积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动能,让“清新福建”更绿、更强、更美。

推荐阅读:

广西谋划国有林场改革新发展

张建龙建议将《国有林场条例》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印发

武夷山:7家国有林场全部整合为生态林场 在闽北属首次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