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4日消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近年来,晋中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建设上,以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市为总任务,以打赢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为重点,努力打造“双百公里林果带、千里林业生态圈”的绿化特色,积极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规模发展与提质增效、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全市林业建设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铺上了绿色底色。
去年,全市完成造林35.48万亩,占造林总任务的101%;其中完成新建干果经济林5.38万亩,完成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24.35万亩,是上年的2倍多;建设标准示范园30个;完成植树1100余万株;完成村庄绿化75个,完成重要节点绿化30处;全市林木绿化率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双赢
近年来,晋中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双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以全流域治理为理念,提升“双百公里林果带、千里林业生态圈”建设水平。集中整合实施国省级项目,按照“规模化布局、科学化营林、全流域治理”的原则,结合晋中市域境内山、丘、川地貌类型齐全、气候适宜、山多坡广的自然条件,围绕“高山远山水保林、低山丘陵经济林、河滩沟地丰产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城乡道路景观林”的要求,建成“山水林田路合理布局、针阔灌花草科学混交、生态经济效益并举”而且规模在万亩以上的工程3处、5000亩以上的工程3处、2000亩以上的工程6处、1000亩以上的工程11处。期间,我市自加压力,在2017年省计划18.17万亩造林绿化任务的基础上,将全年目标确定为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5万亩以上,植树1000万株以上,林木绿化率增加1.5个百分点,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以“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为契机,推进城乡绿色本底更加厚实。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拆治提”要求,制定了“拆违增绿、治乱增景、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的工作举措,出台了《全市拆违治乱提质绿化实施方案》和《晋中市拆违治乱提质绿化技术标准》;按照“山区生态饱和型、丘陵生态经济型、平川景观绿化型”模式,以景观绿化为突破,突出一二级国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绿化的提档升级,2017年完成村庄绿化75个,完成景点绿化30处、绿化面积1807亩, 栽植各类树木、花灌等142万株,修剪树木57.7万株,进一步提升了城乡道路的绿化效果,优化了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晋中、生态晋中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成、申报左权辽州和太谷南山两处省级森林公园,祁县昌源河、介休汾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命名,左权县清漳、榆社双峰2处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核并批准试点,批建了和顺、昔阳、寿阳、灵石4处省级湿地公园,我市湿地公园总数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市林业局还在全省湿地公园建设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
四是强化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理念和“建基地、抓示范、搞培训”的思路,扶持30个示范园、17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乡镇,并重点向4个贫困县倾斜。同时通过发展林下种植蘑菇、养殖蚯蚓等项目,发展连翘乡土型和引进栽培黑枸杞、榛子等灌木经济林,启动沙棘灌木林改造,拓展了林果产业的经营领域;2017年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32次、培训乡土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其中92人通过农民技师考评;为破解干果商品化程度低的问题,委托山西云智慧建成晋中林果电商平台,已两次专题培训300余人次。2017年7月23日至26日,全国森林公园年会暨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研讨会在晋中市圆满召开;8月25日至26日,全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会在晋中市召开,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参会人员对晋中市干果经济林管理、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成效给予了较高评价。
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精准施策与精准服务同向发力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自2016年以来,晋中市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一个战场打响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紧密并收到预期效果,按照林业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工作思路,晋中市协调推进精准施策与精准服务同向发力,闯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共赢之路。
一是组建林业扶贫合作社。全市4个贫困县组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262支,全市9个县组建经济林管理合作社200支,为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市林业局出台任务申请承诺制、项目推进台账制、社员合理退出制和资金兑现一卡通制管理办法,规定造林合作社贫困人口参与率要达到60%以上,经济林合作社贫困人口参与率要达到40%以上,两类合作社分别吸纳贫困人口5973人和4773人。全市有79100多名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获得经济收入1.38亿元,脱贫人数14196人,助推62200多人增收;4个贫困县参与生态建设贫困人口67800余人,获得经济收入1.33亿元,脱贫10159人,助推55480多人增收。去年9月12日,省政府在左权县召开生态脱贫现场会。
二是组建市级专家指导组。为解决基层、尤其是合作社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市林业局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贫困县申报项目做到当日申报当日审核;并由10名高级、25名中级技术人员组成扶贫专家技术指导组,分赴4个贫困县和其他5个有贫困人口县开展帮扶,一定三年、直至脱贫,专家组平均每人深入基层近60天帮扶指导。
三是机关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市林业局派出9名同志赴左权县寒王乡晴岚、简会、石港口3个村开展帮扶工作,组织全体责任人7次入村帮扶对接,通过帮助建设30千瓦集体屋顶光伏电站、双孢菇大棚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破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生态补偿、社会兜底等措施帮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支撑,通过帮助修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红白理事厅、蓄水池、护地坝等完善村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村庄绿化、退耕还林项目改善环境,通过实施“五洁净、六要六有”实现贫困人口生活环境改善。去年12月4日全省贫困村提升“冬季行动”观摩暨晋中市以户为基“双落实、一达标”精准扶贫左权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了市林业局帮扶的寒王乡石港口村。
坚持增量增景与提质增效相结合
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互促互进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是全市林业工作的重点。
今年,晋中市将以破解晋中市林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和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优化发展模式,深化产权改革,突出区域特色,全年完成新造林35万亩,完成植树800万株,完成新造林地抚育2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干果经济林10万亩,完成村庄绿化30个以上,实施25项市级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实现林木绿化率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目标。
一是继续推进生态脱贫互促发展。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理念,依托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太行山绿化等国省项目带动造林绿化规模推进,在重要水源地、城乡周边和旅游景区周边,每县(区、市)至少集中连片打造2处3000亩以上市级重点示范工程。继续推进“拆违治乱提质”工作,将造林绿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推进“身边”增绿增景。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对重点通道和河流沿线及其可视范围内宜绿尽绿,特别要完成好207国道左权段,九榆线昔阳段,108国道灵介平段等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森林分类经营,坚持适地适树良种良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培育特色经济林、乡土大径级材和优质珍贵用材林。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准确把握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按照绿量适度、景观宜人、产业高效、各具特色的绿色乡村标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突出六项工作:国土绿化上,加快以村庄为单元的造林绿化,山区、丘陵、平川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40%、26%以上,着力打造生态乡村;产业结构上,因地制宜发展干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实现增绿增收协同推进;乡村绿化上,抓好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公共场所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等,实现村在林中绿化效果;提升森林质量上,实施增量增景建设绿水青山,实施提质增效建设金山银山,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农村小康的坚实靠山;发展绿色产业上,筹划组建市级森林康养协会,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推介一批森林公园、生态庄园、湿地公园等开发生态旅游工作,推动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古树名木上,按照建档立卡、围栏保护、培育复壮、防治病虫等措施,保护古树名木3570株,保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三是持续推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培育产业优势,按照“一条龙服务、两条腿走路”的理念,新发展干果经济林5万亩,提质增效管理15万亩,按照“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标准扶持50个以上干果示范园建设。强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继续对现有中低产林通过水肥管理、树形改造、高接换优等技术管理,经济效益提高6%以上。努力提升经济林综合效益,在强化核桃、红枣等管理的同时,推广板栗、黑枸杞等种植;推广昔阳黄安村板栗林下培育蘑菇、祁县子洪口种养专业合作社核桃林下养殖蚯蚓等模式,推进林下经济扩规提质,借鉴榆社县森源核桃专业合作社深加工模式,不断提高林果产业的经济效益,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林业新篇章。
推荐阅读: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