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农民吴贵年的牡丹“花痴”梦

2018年05月23日 16:41中新网周永强

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醉鸳鸯、魏紫、香玉、大胡红等40余种牡丹花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南泉中心村农民吴贵年的100亩大田牡丹园竞相开放,牡丹花瓣荡起涟漪,透着泥土清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进入5月下旬以来,不少游客入园游玩,这也是令他最高兴的一段时光。在大田园里迎客的吴贵年说:“这也是工作队帮助我创业,实现的一个‘花痴’梦,即使绝望时也要选择一直向前,因为希望常常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从天而降。”

今年51岁的吴贵年家有30亩地,多年来全都种的是玉米、豇豆、小麦等常规作物,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填个温饱。

2016年,阜康市法院驻滋泥泉子镇南泉村工作队同村两委规划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的远景目标,工作队副队长刘小青给村民吴贵年说:“我们帮助你流转200亩承包地种成牡丹创收,发展村里旅游,为村民开个好头。”

“好。”吴贵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就开始了他的致富“花痴梦”。抱着试试的想法,吴贵年就同工作队员一起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从甘肃荥阳引进了40亩地的油牡丹,由于他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40亩地的苗就这样死了,这一赔就是30万元。

“不取真经誓不还。”2016年至2017年,在工作队的建议下,他先后去过山东的菏泽、陕西的河阳、甘肃的中川、河南的荥阳等地取经,学种植方法。

考察并不轻松,当时除了在公司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外,他还必须和种植牡丹的工人一起到地里考察。“要完全把自己当作种牡丹的工人。”多次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牡丹的种植技术。

2017年春,工作队同他多次商讨,吴贵年又从甘肃中川县引进了60亩的白色油牡丹苗和40亩的观赏牡丹苗开始种植。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结婚,不在跟前,只和老伴一起种牡丹,工作队见他夫妻俩忙不过来,就同他共同栽种。

牡丹苗种下去后,他满心希望地等待牡丹冒芽,但等了好久,田里一直都没见牡丹芽冒出来。他非常着急,有时就用手指去刨,看一下有没有芽长出来,经常一个人在地里松土。

有一天早晨,他又去田里查看,突然发现一株嫩芽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他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一年过去了,他种植的这100亩地牡丹在大田里扎根,牡丹迎来开放,这是一年辛勤劳动收获的最好礼物,他说:“这也是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取得的成果,收获未来的希望。”

如果牡丹只用来观赏,那就是暴殄天物。牡丹花期十分短暂,但它全身都是宝。除了观赏外,花瓣能做菜、花蕊能做茶、根和茎也可以入药,牡丹籽还可以作为油料材料。

60亩油牡丹开始有籽了,能收获一颗颗如豌豆大小、通身黑亮饱满的牡丹籽。吴贵年算了一笔帐:今年一亩地可收入5公斤,每公斤以24元的订单价格卖给甘肃中川公司,到2020年进入盛产期,一亩地可产250公斤,每亩地可收入6000元。每亩地的花蕊可产2公斤,2公斤可收入2000元。油用牡丹生长周期有40年,丰产30年,丰产后一亩地能收获约600-800斤籽。每斤籽收购价12-15元,一亩地年收益至少8000元。

观赏牡丹要比油用白牡丹开花期晚10天左右,花期长达20多天,可以开到6初,每天迎来客人1000多人,同时带动村里农家乐旅游,每天的收入在1000多元。

开饭馆的王小红说:“牡丹引得游人来,给我的饭馆带来财路,每天要收入2000多元。”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吴贵年的牡丹产业的根基已开始向规模化之路进军,他说:“我种40亩地的观赏牡丹,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发展村里的旅游经济。今年秋天我要把200亩地全部种成牡丹,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推荐阅读:

野生牡丹正处于灭绝边缘 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油用牡丹成为陕西林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新亮点

洛阳牡丹年出口创汇达1700万元

北林大与菏泽学院共建牡丹研究院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