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中国大陆海岸线有18000多公里,其中泥质海岸约占48.5%。泥质滩涂地区受台风、风暴潮等影响大,土壤含盐量高,淡水不足,适应树种少,因此,在全球都是植被构建与造林绿化的难点。大面积的裸露泥质滩涂不仅造成自然资源浪费,而且景观视觉效果不佳,环境污染时常发生。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进行植树造林,开展泥质海岸盐碱地生态修复,既能为沿海地区构建一道绿色屏障,防灾减灾,改善环境,又可以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这对于滨海地区实施盐碱地生态修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张建锋团队,长期致力于盐碱地绿化与生态修复研究。从2008年起,团队在杭州湾余姚段泥质海岸盐碱地上就开始营造试验林,开展了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的立地改良研究,探索合理栽植技术,完善抚育措施等。经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荒地、林带和农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盐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林带的土壤含盐量降低幅度最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滩涂新围垦地含盐量高低顺序依次为荒地、农田和林带。调查发现研究区草本植物共有14科30属31种,不同处理的草本植物均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与荒地和农田草本群落相比,林带草本群落的物种数目没有显著变化,但种类组成有了显著改变,最小面积显著扩大,群落组成、空间格局、物种多样性得到改善;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发挥了生境过滤、土壤改良作用。这表明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变泥质海岸盐碱地原生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促使研究区原生植物进入一个新的演替进程。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的论文“CONSTRUCTION OF COASTLINE SHELTERBELTS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YUYAO, CHINA”近日在农林科学顶级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1区,Top journal, IF=9.787)发表,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沿海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快沿海地区盐碱地生态修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加强沿海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全球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加强区域生态修复,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林科院亚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