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8日消息:今年5月3日19时30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今年首批藏羚羊迁徙队伍,50余只迁徙藏羚羊经过青藏公路2997公里处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
将时间回拨到2017年7月,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青海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雪域高原的浓重笔墨。
从青海实际出发,省委、省政府洞察全国发展大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深化对青海生态价值的再认识——保护好三江源,筑牢“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而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省正式启动,建设我国首个国家公园的喜讯也顿时传到了三江源腹地;
到今年年初,《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对社会公布,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步入了试点发展建设阶段;
……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三大理念和建园原则,充分体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总体要求,三江源头已经打破了“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牧民参与机制,三江源区的众多牧民也已从草原利用者变成了草原保护者。
江源守望者——与黄河源头生态管护者同行
连绵的阴雨中,平均海拔4500米的黄河源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守望和呵护着人类共有的江源。
7月14日,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向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核心区走进,公路两侧退化的草原上,今年新种的草籽已发出新绿,工作人员不时停车察看;道路旁的草原上,生态管护员才让多杰带着九岁的女儿桑措和十五岁的外甥更尕,一路捡拾垃圾;狂风暴雨席卷而过的牛头碑前,生态管护员才仁和巴手持对讲机,不时通报着山顶的实时状况。
面对这群人,我们由衷敬佩他们的肩负和担当,是他们,让我们坚信,心灵是有高度的。
完成了一批阶段性的重点任务
2016年,青海省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提出“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设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确定了8个方面30项重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24项重点工作已完成,6项正在推进,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把一项项工作付诸于实际行动,青海省在强化机构管理运行的同时,不断加强相关规划编制,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于今年年初向社会公布。编制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管理、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等专项规划。做好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总体规划、监测专项规划等工作,全面推进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上台阶。
制定法规标准体系,起草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已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编制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管控办法》《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生产经营模式方案》等相关制度。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年底,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青海省也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启动示范点建设,在4县4个乡镇4个村开展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
生态保护设施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组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5大类8个项目,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选择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控泽村、玉树州治多县扎河乡马赛村、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及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
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玉树州积极开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试点,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良性循环,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为了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试点建设单元样板。
从三年前,全国首个“国字号”公园开始“花落”青海,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经验。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玉树州杂多县已完成大部门制改革,将政府组成部门由20个“瘦身”到15个,组建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果洛州玛多县将政府19个组成部门统一整合为15个,组建了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和乡(镇)生态保护管理站,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首个揭牌运行的园区。
建立牧民参与机制,共享生态红利。澜沧江源园区内3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即将全面落实到园区内7752户牧民,走出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的“双赢”路子。同时,园区内五个乡组建了19个管护大队64个管护小分队,实行每日定点巡护、每15日集中巡护,以群众为主体的保护网络基本形成。
建立执法监管机制,坚持依法建园,成立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与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开展一系列执法监督工作,完成了专项打击、巡护执法、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先后开展“三江源碧水行动”“绿剑3号”等专项行动和常规巡护执法行动,增强了依法管园和建园水平。
促进一个个美好图景逐步变为现实
从三江源体制试点在青海省实施,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步入试点发展建设阶段。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腹地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公园,是一项既艰巨又光荣的使命。
如何让青海的生态价值、生态责任和生态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是要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诸多目标,在美丽富饶的三江源地区建设生态永续、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把一江清水、江源大美留给子孙后代。
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青海省将遵循创新引领、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深化改革等原则,以绿色发展方式为主体,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逐步落实,会使得三江源地区的山水草、动植物等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将全面建立,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至203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成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未来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将得到严格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公园科学管理体系形成,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形成。
这将是青海省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初衷和目标,也是青海省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征程中提供的青海经验,贡献的青海智慧。
推荐阅读: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