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0日消息:春城无处不飞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云南成为与非洲的肯尼亚,南美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并列的全球三个最佳花卉种植区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花卉香飘四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基地、亚洲鲜切花市场中心,斗南花卉市场已是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场。
从小村庄到“亚洲花都”
斗南花卉市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斗南镇,这里包括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和散户售卖市场,是全国和亚洲鲜花市场的“心脏”。
每天下午4时,满载鲜花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集中交易,再运往国内外,繁忙的景象一直延续到凌晨2时。每天有二三万人次进场交易,这里常年拥有2200余户个体工商户、8000余花卉经纪人,日上市鲜花100多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平均日交易量1650万枝,交易额1294万元,连续10余年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全国第一。斗南花市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花交易市场,2017年鲜切花交易额达53.55亿元。
斗南从滇池岸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为“亚洲花都”,走过了35年。1983年,斗南村村民种下第一枝商品化的剑兰。2001年,经上海第十四届吉尼斯总部认证,斗南花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2012年,总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1020亩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开工建设。2017年,斗南社区实现经济总收入2.44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政策落地,2017年6月15日,昆明斗南花卉小镇成功入围云南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如今,斗南已是国内最集中的花卉企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聚集区,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与定价权,国内外4500多家企业常驻在此。云南全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及国家的花卉进入市场交易,每天都有10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销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鲜花拍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02年12月20日凌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正式在斗南落成“开槌”,这成为斗南花市成功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15年12月24日,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首拍成功,每天下午,鲜花开始陆续进入交易市场,晚上7点开始拍卖,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国际化交易方式——荷兰花卉“降价式拍卖”。每天拍卖200多万枝鲜花,交易过程持续3-4个小时。价值几十万元乃至百万元的鲜切花,几秒钟就能完成交易。2017年,KIFA共拍出各类鲜切花11.04亿枝,拍卖均价为每枝0.92元,拍卖总量和拍卖均价均创历史新高。
为促进新品种引进,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形成了从引种、试种测试、推广种植、技术指导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服务机制。目前,云南构建了集科研、生产、加工、交易、运输、销售和社会化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截至2017年底,有荷兰、法国、德国、以色列及云南省的10多家育种商的87个专利新品种和11个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推向国内市场,共有6472家花农和企业签订了新品种种植、保护三方合同。
目前,云南是国内花卉新品种选育和关键实用技术研发实力最强的省份,位于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云南省花卉示范园的花卉企业多项花卉栽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省累计育成花卉新品种近600个,获得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数量占全国的半数以上。全省制定花卉产业相关环节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92项,数量居全国第一,花卉生产技术集成、采后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领先全国。
打造世界一流花卉生产基地
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的推进,花卉产业成为云南重点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八大产业之一。目前,云南共有花农21.6万户、80余万人,花农总收入121.1亿元,全省花卉亩均产值3.7万元,是粮食的51.4倍,蔬菜的14.3倍。云南花卉产业在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产业优势,“云花经济”已成为云南重要的新兴产业。
目前,云南已成为全球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长最快的地区、全球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地,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值居全球第二。2017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56.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3.2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21.8万亩,产量110.3亿枝,花卉进口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上半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预计150万亩,同比增幅约6%,鲜切花产量59亿枝,同比增幅5%,盆花产量2.8亿盆,同比增幅近20%。
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表示,“云花”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增进花卉产业与世界的交流合作,竭力将“云花”这一张云南特色优势产业牌打得更响。
推荐阅读: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