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2018年09月14日 09:33青海日报罗连军

中国园林网9月14日消息:9月9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沙龙滩,266公顷曾经的黑土滩上燕麦长势喜人,已经成为饲草料基地。据了解,三年来,祁连县依托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退牧还草等生态环保工程,累计治理黑土滩面积11333公顷,逐步建立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转变的长效机制,为促进该县草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日前从省农牧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早部署、早落实,通过加强技术指导、严格建设质量、加大督促检查等举措,实施的退牧还草、三江源二期、祁连山保护等草原重大生态工程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进度。

据了解,2018年退牧还草、三江源、祁连山等重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共投资10.16亿元,建设任务为围栏70万公顷,人工饲草地1.01万公顷,治理黑土滩16.37万公顷,补播改良0.67万公顷,防治毒草8.6万公顷,建设牲畜棚圈3000栋。

截至目前,全省共治理黑土滩10.25万公顷;建设草原围栏52.6万公顷;建植人工饲草地0.96万公顷;改良退化草地0.67万公顷;防治毒害草5.6万公顷;建设舍饲棚圈2100栋。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据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介绍,通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各项工程实施,草原生态环境总体呈好转趋势,表现出“初步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多年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草原载畜压力指数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据省农牧厅相关部门测算,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盖度和鲜草产量对比明显,增幅分别为7.86%和每亩57公斤。三江源地区工程区内草原植被盖度由74.2%提高到77%,鲜草产量每亩由175.06公斤增加到217.32公斤,每亩增加42.30公斤。青海湖流域草地盖度由2011年的55%提升至68%,每亩鲜草产量由196.07公斤增加到207.58公斤,草原综合功能恢复明显。

生态工程的持续实施使全省各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数据分析显示,今年三江源地区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三江源头千湖奇观再现;同时青海湖水位连续9年上升,再现40年前景象,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等入湖河流呈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景观。

王玉虎说,工程实施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恢复,藏羚羊、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栖息活动范围呈扩大趋势,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其中藏羚羊数量由3万只增加到7万只。同时,依托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广大牧区优化生产结构,使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得以减轻,草原生态保护成效得到了有效巩固,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推荐阅读:

江苏省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

新植树种过于单一威胁生物多样性?林业局已开展监测

通辽市:建设生物多样性示范区 扩建珍稀植物基地50亩

两岸共探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