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4日消息:一个多月前,厦门千日红园艺有限公司被深圳市政单位聘请为三角梅养护顾问单位。就在合作确定那几天,公司负责人王和法和陈伟做了个决定,他们要把三角梅规模化推向华南以北市场,首站瞄准江浙为代表的华东市场。
暗流涌动的江浙
让三角梅北上是有挑战的,市场认可度、耐寒性、物流等问题都需要解决。王陈二人不打无把握的仗,他们花了一周时间对江浙两地做了详细考察与分析,并上门求教了当地多名资深从业者。
考察中他们发现,“三角梅北上”早已暗流涌动,无论是景观应用还是苗圃生产,华东地区都有三角梅“客串”。许多南派三角梅经营户早已瞄上了此地,而当地种植户也在追求差异化过程中,关注到三角梅。
在当地从业者的帮助下,王陈二人详细考察了常州夏溪花木市场与萧山花木城。他们了解到,只要产品质量过硬,经销商对三角梅喜闻乐见,消费者更是趋之若鹜。
可王陈二人同时还发现,当地经销商普遍对三角梅认识不足。他们有好几次与商户交流时遇到了尴尬:地域差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让他们吃惊,双方聊的似乎不是同一个“三角梅”。这或许是影响三角梅在当地推广的重要原因。
“称谓乱”让人一脸懵
称谓是最突出的。江浙两地经销商在称呼三角梅品种时,大体称为“云南三角梅”、“福建三角梅”,甚至还有“金华三角梅”,名称分类依据的是产地。王陈二人乍一听不知如何接话。他们得出结论,这里产品化概念较弱,品种化就更无从谈起。
华南市场则不然,那里三角梅品系分类已较为成熟。王和法做了对比后分析,江浙经销商所称的“云南三角梅”,华南一带称为“云南小紫”,而“福建三角梅”则是他们常说的“水红”或者“同安红”。
当然,这两个品系只是云南与福建三角梅的其中两类,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产品品类。在这基础上还能往品种上细分,目前华南也没做到那么细。千日红园艺已经先人一步按照品种化制作标准,如果那套理念及技术用在华东,可以算是“跳级”了。
称谓乱象会对市场规范造成影响,在江浙地区,有人误以为“云南三角梅”更耐寒,从专业的品种化角度去看,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而从中也暴露出江浙地区三角梅品种单一、品种认识薄弱的深层次问题。
以王陈二人的经验来看,这两地中目前已涌现出许多品种,性状差异大,不能笼统以地域来认识产品,而针对不同品种的不同栽培技术更是抗性提升的关键。
技术误区“埋了雷”
因此不难想象,在江浙地区,三角梅的技术问题要比称谓问题更突出。王陈二人都发现,当地花木市场里,大多数经销商都以错误的方式培养三角梅,且不自知。许多经销商卖的三角梅花朵稀稀拉拉,看上去很不健康。
萧山一个经营户自诩三角梅种植技术高超,“可花为什么不多?”王和法看了一眼得出结论:浇水过多、修剪不够。对方起先不信:“难道不会旱死?”
王和法解释:许多人以为三角梅喜湿润环境,但三角梅只是喜欢空气湿,根部却不喜湿,所以必须控水。而要保证三角梅的开花量则需要重剪,但许多经销商担心下手太狠恢复不了,若保留太多枝叶且水份过量,三角梅就容易徒长。
“三角梅的花是变态叶,徒长花量就少。”王和法还补充了一点,施肥重要且有技巧,尤其在控花过后,花量绽放的前夕需要补肥。
王和法发现,两大花木市场里的很多当地经销商都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他们不相信三角梅还能繁花似锦。当王和法向他们展示手机里公司产品时,不少人都表示:“想不到三角梅还能长成这样!”
认知突破是第一步
卖花的如果不懂花,市场就会有局限性,对三角梅推广不是幸事。王陈二人打算寻找问题根源在哪。经过一番打听,他们了解到当地经销商的三角梅货源主要来自金华。
得益于金华花协的引荐,王陈二人探访了当地几家三角梅种植户,这里的三角梅种植技术要更贴近华南市场,种苗也大多来自南方,大概一年完成一次周转。周转速度虽然比福建、广东慢,但考虑到地域及气候差异,这并不是大问题。
大问题是,他们发现种植户的技术并没有传导到经销商环节,技术在产销流通的环节中出现了断层,也间接导致了付费者的认识误区。
秦国往外扩张、统一六国的关键之一是统一度量衡,三角梅市场也一样。王陈二人认为,比起输出产品,他们更多的应该是输出理念及技术,优化销售合作渠道,让当地市场更专业。这需要两方面配合:技术根植与推广传播。
他们的这套理念也得到了江浙两地从业者支持。在走访过程当中,多家企业负责人都与王陈二人探讨了下一步合作方向与方式,北上之路已经开启。
未来,需要更专业
家庭园艺市场是王陈二人江浙行的意外收获,特别是电商加持下的家庭园艺市场。在江浙考察时,王陈二人发现当地多家园艺电商对三角梅关注已久,可惜成效不佳,原因是国内适合家庭园艺、尤其电商的好产品不多,“洋货”能达标,可价格不菲。
在与几家电商负责人交流后,王陈二人分析:栽培技术不是他们的难点,关键在于成本控制与合作模式,影响二者的因素主要在物流、仓储、销量。
王和法和陈伟都感受到,家庭园艺、电商分别是园艺产品销售方向及销售方式的未来,只是眼下方式还需摸索,江浙是完美的试验区。成功之后,三角梅地域的藩篱就更容易打破了。而想要在这一市场成功,就得更专业与专注,否则很难跨出这里程碑式的一步。
二人打定主意:要想市场长远、获得未来,就要有标准化、品质化的核心产品。不管是进入江浙地区,还是接下来的华中、华北地区,都要坚持这一点。
推荐阅读:
(来源: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