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汇力,共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

2019年10月24日 10:28中国绿色时报张羽茜

原标题:集智汇力,共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开化举办

集智汇力,共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10月24日报道(记者 张羽茜)  “虽然每个国家公园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不同,但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10月17日-18日,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浙江省开化县召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首席科学家杰弗里·麦克尼对国家公园的存在作用反复强调。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近12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国家公园管理的国际经验,20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监测、地役权改革、跨区保护等关键问题,共同探讨国家公园管理与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集思广益 共享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系统部署和落实的国家。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国际研讨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共谋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的盛会,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芳林,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马克平等分别致辞。

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首席科学家杰弗里·麦克尼利首先发布的关于国家公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现场专家学者带来了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最新运行情况。

随后,唐芳林以《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国家公园》为题作报告,突出当代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历程,从政策层面解读了中国国家公园的概念、内涵及其特色,并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未来中国国家公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唐芳林说,国家公园必须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持健康稳定的生态空间的使命。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成为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中存在“九龙治水”、管理割裂、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因此,构建起产权清晰、系统完整、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国家公园体制,成为改革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报告以“守得住青山绿水,富得了一方百姓,迎得来八方来客,对得起子孙后代”为结束语,对中国国家公园未来寄语。

“智力对话” 共议难题

目前,我国已建立超过1.18万个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中也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生态保护综合效能的整体发挥。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国内外加强交流,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研讨会,分别以“国家公园发展与管理”“科学检测和国家公园管理”“跨区域保护和社区参与”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不丹等多个国家科研单位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中外嘉宾们,从具体案例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和各国具体情况,畅所欲言,就3个主题展开“智力对话”,引发“头脑风暴”。

会上,案例分享具针对性。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境教育项目总监雍怡博士通过举例对比的方式,以“提炼价值、解说意义、推动参与”为题,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系统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如环境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环境、自然的基础知识讲授和爱鸟周、湿地日等环保节日的宣传活动上。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涵盖设施、人员、媒体等多个层面,应该建立在对保护地代表性资源和核心价值的科学理解之上,个性化的系统工作,目的是有效地让公众从意识到知识、从方法到行动和价值观上转变。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通过分析大熊猫种群分布情况,科学论证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必要性,并根据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如应积极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复壮野生种群,建立生态廊道,打通野生大熊猫种群之前的联系,实现野生种群的稳定繁衍。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杨锐也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动力机制、基本目标、地位、规模、管理难度6个方面解读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特征。

在3场专题讨论中,嘉宾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好措施,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提供了经验。

打造样本 提供经验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参观地点。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对钱江源国家公园实现省级垂直管理,成为省一级预算单位,在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地役权改革、跨区保护等方面,为国家公园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区,总面积252平方公里。通过3年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钱江源国家公园在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化保护力度大,关闭了很多工厂,这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这让我印象深刻。”英国肯特大学荣誉教授、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专家约翰·马敬能在考察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后感慨道。“我看到了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开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很好的例子,建议参加明年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以展示他们的经验。”

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占比达80.7%,其中核心区集体林地占78.2%。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化实施地役权改革,国家公园范围内的35万亩林地,全部以每年每亩48.2元的集体林地役权生态补偿标准租赁。通过集体林地役权改革,钱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占比达80%的集体林统一管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马克平说:“在东部地区集体林权占比非常高的情况下,地役权改革为怎么协调好社区、居民和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钱江源国家公园已与毗邻的江西、安徽所辖三镇七村,以及安徽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签订了12份合作保护协议,实现了省际毗邻镇村合作保护模式全覆盖。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