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江到全省 安徽对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

2019年11月12日 09:22安徽日报夏胜为

据安徽日报报道 今年4月起,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展开;6月,专项攻坚行动拓展到全省范围,以此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的主抓手。 1128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占问题总数的86.6%。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个问题,完成整改12个,5个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余问题正在积极整改。

长江流经安徽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治环境“顽疾”,护一江清流。我省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勠力守护绵延后世的生态长江。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1%,好于年度考核目标3.1个百分点;10月,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监测断面达标比例97.6%。这两项指标,都是近年来最好水平。

高位推进攻坚行动,“点对点”整治23个突出问题

——我省成立攻坚行动指挥部,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实施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已有12个问题完成整改,5个取得阶段性成效

因自然条件优越,薛家洼一度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成为一些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给长江带来污染。如今,薛家洼华丽“变身”生态游园、城市“会客厅”。马鞍山市对986亩薛家洼区域进行总体规划,组建拆违、复绿、环保、渔民上岸四个专项工作推进组,搬迁拆除、种草植树、修复江岸、建设游园步道,专班负责、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随着游园建成,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象呈现市民眼前。 “过去,这一带脏乱差,我们很少去。现在变干净了,还建了绿化带,我们带孩子玩有了好去处! ”马鞍山市民侯龙海高兴地说。

黑臭水体看得见、闻得到,影响周边居民环境获得感,影响长江水环境。针对尖担沟、昭明沟黑臭水体问题,马鞍山市对尖担沟实施清淤、中下游暗涵改明渠、水生态构建和堤岸景观绿化工程,对昭明沟实施河道清淤、雨水排口截污改造、水生态构建和水质超磁净化整治等,面貌焕然一新。以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带动,该市远谋近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并围绕“沿江风光展示区、湿地生态涵养区、城市生活融入区”的定位,以塑造良好的沿江生态景观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打造一个生态自然、开合有度、文韵深厚的滨江绿色风景线。

薛家洼、尖担沟等地环境改善,是我省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皖问题整改带来的变化。警示片涉皖共有23个问题,涉及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宣城6市,涉及黑臭水体、企业超标排污、非法码头、固体废物污染、自然保护区农业开发等问题。狠抓问题排查和整改,我省实施长江安徽段“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设立攻坚行动指挥部。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督导整改。打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成为全省上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点对点”解决这23个问题,是专项攻坚行动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我省迅速行动,进一步完善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及“点对点”“长对长”整改责任网,制订整改任务细化清单,逐条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标准、整改责任,按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密集加强调度。

截至目前,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并经省直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如池州市升化碳酸钙有限公司废渣倾倒江滩湿地问题、芜湖市金江物流公司填占江滩湿地问题、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农业种植问题等。

从沿江推开到全省,对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

——全省印发“23+N”问题1303个,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改1128个,占问题总数的86.6%

攻坚行动是既要“点对点”、更要“面对面”系统整治。以整改警示片问题为带动,我省率先在长江流域并推开到全省,对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狠抓‘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是摆在专项攻坚行动首位的重要任务。 “N”即为其他类似问题。

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深入查找全省长江流域存在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为决策作参考、为督察作对比、为历史留资料,今年6月我省组织摄制《八百里皖江全景录》,采取航拍、江拍、陆拍等方式,对长江安徽段1公里、5公里、15公里范围进行了立体、全景式拍摄实录,在安徽历史上是第一次。入河排污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我省采用“航拍航测+现场核查”的模式,对4281个疑似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现场核查,对现场核实的正在开展溯源分析。为提升精准治污水平,我省推进1410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其中皖江8市847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建成投运,实现全省监测网络的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拓展到全省范围,以此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的主抓手,形成上下联动、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全省整改的局面,并积极实施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经验。各地特别是沿江各市把“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采取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进行攻坚,尤其注重项目方式推动,实施进园区、纳统管、关污源、生态修复等一大批项目,确保问题真改真有效。

经过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全省印发“23+N”问题1303个,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改1128个,占问题总数的86.6%,其中已验收通过960个。除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个问题外,“N”类问题共1280个,各市上报完成整改1116个,完成验收销号备案948个。其余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

完善机制强化督查,确保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出台,从严销号;开展整改“回头看”,严查打折扣、搞变通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决不能反弹。为切实提升整改质量,确保改彻底、改到位,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安徽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安徽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整改工作机制,规范验收销号程序。

办法明确,申请验收销号问题,整改方案中要求的任务措施必须全部落实到位;涉及环境违法问题的,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处罚到位;整改效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举一反三,同一企业或同一点位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一并整改到位,同一园区类似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整改到位;追根溯源,完成源头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整改成效。

10月18日起,我省组建10个督查组,对全省16个市开展为期近1个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核查发现的问题,督查组及时移交相关市党委、政府立行立改。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回头看”督查,切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防止整改过程打折扣、搞变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整改质量和效果。(记者 夏胜为)

 

推荐阅读: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已完成96.6%

生态环境部深入推进“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 急时‘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生态监测评估月底完成

泉州建立市领导挂钩督办生态环境问题机制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