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会】让天更蓝水更绿 共享生态文明——代表委员热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01月21日 10:51大河网

中国园林网1月21日消息: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把打好三大攻坚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省污染防治打‘组合拳’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环境管理处处长郜国玉认为,今年我省污染防治理念进一步深化,提出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强化“六控”做减法,调整“四个结构”做加法,既要减排污染物,又要增加环境容量,并明确提出推进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改革,为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两会期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毫不放松!”省政协委员、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兴彬介绍,1月11日至16日,交通运输系统投入1185万元,对全省重要干线公路进行清扫保洁,日均出动机械清扫车800多台,完成清扫里程3万多公里;日均出动洒水车500多台,完成洒水里程2.6万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每天清扫里程2870公里、清洗护栏339公里,力求实现“全路无垃圾、车行无扬尘”。

植绿护绿绿满中原

去年11月,我省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吹响了“打一场新时代河南国土绿化的人民战争”的号角。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森林河南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植绿护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省人大代表、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今年郏县将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以“绿满郏县、绿美郏县、绿秀郏县、绿富郏县”为目标,全面实施山区绿化、生态廊道、农田林网、乡村绿化美化、公益纪念林、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七大工程”,确保完成造林5.5万亩以上,让“绿色”成为郏县最亮丽底色。

2018年1月,《河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河南有个“塞罕坝”》,对民权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省人大代表、民权县县长张团结表示,民权将传承弘扬“河南塞罕坝”精神,严守“底线”,明确“红线”,拉长“绿线”,以水林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实施生态工程,把黄河故道建成生态长廊、经济长廊、文化长廊,打造成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念好“生态经”走出“富民路”

“绿水青山是宝贵财富,也是洛宁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来自豫西山区的省人大代表、洛宁县县长周东柯表示,作为林业大县,洛宁将紧紧围绕“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的总体定位,坚持把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绿廊、绿河、绿村、绿园、绿山、绿水、绿业、绿林”八大重点工程,高标准完成全县所有廊道绿化提升,城镇、村庄绿化美化,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洛宁开花结果,念好“生态经”,走出“富民路”。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工程涉及我省10个省辖市的37个县(市、区)。“‘绿色产业’能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是最适合渠首和沿线地区发展的产业。”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行长王强建议,发展“绿色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南水北调沿线相关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良性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广大农村,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省政协委员、省畜牧局局长王承启认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应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三个重点环节上下功夫。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实施非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广“农牧结合、以养定种、种养平衡”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可持续发展。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留心建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积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惩重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依法追究责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荐阅读:

【安徽两会】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 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

【两会聚焦】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两会聚焦】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国家林业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