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秉持“画里乡村”绘就全域旅游新蓝图

2019年01月03日 09:37新华网韩丹妮

中国园林网1月3日消息:改革开放40年来,从自发组织到公司经营,从品牌打造到全域旅游,黟县秉持“中国画里乡村”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旅游要素相结合,推进乡村旅游与摄影、影视、体育、休闲等融合发展,把“村庄变景区”,让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真实地融入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成功打造了“世外桃源、画里乡村”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数据显示,1987年接待游客0.98万人次,到2018年接待游客1798万人次,增长1826倍;从1987年旅游收入0.81万元,到2018年旅游收入137.4亿元,增长1693827多倍。2018年接待入境游客75.2万人次,创汇13602万美元。

绘就全域旅游新蓝图

1985年12月,黟县县委县政府一项决定拉开了黟县发展旅游的序幕:成立黟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领导组。

1986年1月1日,成立黟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办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1986年10月,西递、宏村分别成立旅游景点管理处。

1986年11月20日,成立黟县旅游局,同时成立黟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办公室。

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黟县旅游渐入佳境,它的“领头羊”就是西递和宏村。

而现在的黟县旅游

美景,宏村、西递、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观山水人文之美;

美食,渔亭糕,腊八豆腐,泗溪三宝,留生津馨香之味;

好听,徽州民歌,西递音乐节,传悦耳动听之音;

好玩,宏村滑翔动力伞,石林管式滑道,享运动休闲之乐……

旅游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该县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徽风徽韵、名人名居、古城古镇古村、名山名水等“多点”旅游资源串联,实行景区差异化打造,做强山水文化游、农业乡村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红色旅游等,形成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带动百姓致富。

为提高游客的舒适度,黟县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县17家旅游景区划定的执法区域内集中行使旅游、价格、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体育、文化、文物等8个职能部门的88项行政处罚权,实现旅游领域行政执法由多部门间外部循环变为旅游综合执法机构内部循环,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查处实现“三统一”,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已成为黟县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3—2017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90元增加到14082元,年均增长9.6%。

闯出“旅游+”新天地

每到金秋,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以乡村为主题的黟县摄影大展(节)已经在这里走过了13年,从当初简单化、程序化的摄影采风交流活动蜕变成由浅入深、发散式的影像交流盛会。

黟县通过“旅游+摄影”立足“中国画里乡村”的特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大展举行期间,游客单日人数超4万,充分说明了摄影活动对人们的巨大吸引力。

而旅游+摄影是该县“旅游+”的一个缩影。该县坚持“旅游+”为发展主线,把整个黟县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推动旅游与各部门的跨界融合,构建全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旅游+体育”,以举办全国性、国际化赛事为提升标准,提升一批体育类精品赛事。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2018中国黄山超级越野赛、徽州100西宏古道30公里越野赛、徒步露营大会等精品赛事活动,扩大黟县举办体育赛事承载力的影响,培育和提升全境体育氛围。

“旅游+美食”,以传统黟县徽菜美食为基础,进行旅游菜品挖掘创新,开展旅游菜馆认证及推荐,评选“十大特色小吃”,培育旅游名菜品牌。

“旅游+人才”,评选了十大民宿管家,在县域内推出十位富有文化内涵,满足旅客深度休闲,展现黟县旅游发展新成果的旅游精品民宿管家。

“旅游+艺术”,依托“写生经济”兴起推动写生产业发展,建成西递、宏村、南屏、屏山、卢村等10处艺术写生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目前全县共有写生接待场所80家,写生基地129家,每年接待215万人次写生学生,可达到产值10个亿。

“旅游+乡村”,培育一批旅游带动型美丽乡村。加大五里桃花、柯村油菜花、石林花海、五溪山杜鹃、塔川秋色等景区景点宣传。依托美丽乡村资源,围绕茶叶、木竹、果蔬、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园),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

“旅游+休闲”,巩固《宏村阿菊》品牌效应;强化宏村冰雪世界、西递石林花海、管式滑道运营,提速热气球等业态打造,完成了木坑竹海景区滑索建设、石林景区滑道滑草(雪)项目,积极开发古城夜游产品,打造幻光古城概念,增强古城夜生活吸引力。

民宿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

云山雾罩,山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处便是塔川书院,坐落在宏村村外、塔川腹地的民宿着实让人惊艳又欢喜,书院既有传统庭院的移步换景,又有现代设施的舒适便捷,尤其是零零总总十余处颇具心思的茶歇小景,绕着院子的小溪叮咚翠响,茂林修竹间鸟儿低回婉转,让屋宇、亭阁、树石、花草、帘幔愈发灵动起来,连周边的田野乡村都是最美画卷。

开门望山见水,风光绝美;漫步阡陌田园,乡韵悠然,像塔川书院这样的民宿,在黟县有 409家,其中精品民宿 112 家,他们已成为黟县旅游的搜索热词和吸引游客的又一张精美名片。

遗产地内做“减法”。出台专门奖励政策,在重点景区周边规划建设食宿集群,鼓励景区内旅社客栈、饭店餐馆在景区外集群发展,逐步减少核心景区食宿经营场所数量,减轻保护压力。

服务管理做“加法”。依托乡村客栈联盟,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客房管理、服务礼仪、烹饪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增强民宿经营业主的专业技能,提升民宿整体环境。

经营模式推“新法”。出台《民宿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管理办法》和《民宿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评定标准》,支持景区、旅游公路和城郊周边的农民依靠现有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客栈。

管理理念推“变法”。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提升经营理念,引导民宿经营业主按照相关改造标准,在加大民宿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努力突出各自的特色定位,积极打造一批高端精品民宿。

民宿的兴起,不仅成全了旅行者的绿色假期,成就了山区人民的致富梦想,更为黟县实现由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民宿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西递、宏村、南屏、碧山、塔川、美溪6个民宿群(圈),2017年全县民宿客栈共接待过夜游客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53亿元。

推荐阅读:

毕节市全域旅游焕发勃勃生机

徐州鼓楼区明确旅游发展目标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川崇州森林康养助力全域旅游

石家庄旅发大会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