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2035规划”出炉 为雄安新区构建蓝绿空间

2019年01月07日 10:0121世纪经济报危昱萍

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这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顶层设计。

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知》,专门进行安排部署。

该《通知》要求,充分认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极端重要性”:白洋淀不仅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亦是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中则指出,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逐步恢复淀区面积,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淀区水质达标,逐步恢复“华北之肺”功能,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

2017年雄安新区问世前,在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湖淀加速消亡,污染严重。

在流域降水量下降、湖淀蒸发量居高不下以及人类用水量增长的作用下,白洋淀曾多次干淀,输水救淀已成常态。从上游至淀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使得白洋淀成了当地的“集污湖”。

而近年来,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河北省环境厅近日发布2018年11月份河北省水质月报显示,白洋淀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今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还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据安排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可获补水1亿立方米。

不过,这离《白洋淀规划》的目标还很远。前述《通知》指出,明确治理目标:到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为此,要开展生态修复,有序清除淀内围堤围埝,实施退耕还淀,修复鸟类栖息地、台田景观,恢复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新区生态空间格局。

要全面治理水环境,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开展入淀河流水质达标管理,消除淀区内源污染,实施生态清淤,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III-IV类。

推荐阅读:

湖南常德:汉寿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小秦岭生态修复的启迪

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启动

海南制定工作方案 全省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