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9日消息:中国旅游业发展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而且,其发展逻辑也与之前有着本质性不同,在全球的既往案例中可能都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模式。作为一家智库机构,我们每年都会从两个维度展开旅游业发展的洞察和研判:一个是当年国家战略和政策文本中有关旅游业发展的导向性研究;另一个是基于客观的时代变革和市场化逻辑,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过去的2018年,基于市场化逻辑,我们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观察主要包括以下七点。
其一,旅游的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产业年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全国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在很多地区都是增长最快的行业。而且,国家战略层面也已经把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事业发展等量视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中越来越将文旅消费作为刚性需求,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消费需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中国文旅的新价值时代已经开始。
其二,中国正在迎来文旅投资的黄金时代,各路资本齐聚旅游业。可以预见的是,旅游领域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是名列前茅的几大行业之一。随着这一轮投资的快速推进,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而随着地方政府针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清晰化改革的推进,下一轮旅游领域的合纵连横案例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中的旅游板块将越来越活跃。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旅游业投资价值闭环的打造过程中,运营团队和运营能力的缺失成为常态,这也是未来旅游投资和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三,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部分省市县乃至镇的策略选择。这一方面既与上面提到的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景城互动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有关,还与旅游业自身正在呈现出的特点有关。比如,散客比例越来越高,自驾出行越来越普遍,全时空体验成为常态等,这些都要求在全域空间内实现旅游体验和产品的全时化供给。
此外,在我们看来,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无论是从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来看,还是从文化价值观认同以及宜居宜游的景观资源来看,一个城市和区域大力发展文旅,是吸纳人口流入、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抓手。
当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一个地方的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这也是在进行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和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给予重点关注的。
其四,旅游业在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整体性转型发展中,其表现出来的流量经济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对一个地区产业的综合带动价值越来越凸显。所以,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而言,旅游产业的布局和发展,绝对不仅仅是旅游业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和其他产业深度互动、互相促进,比如与工业、乡村振兴、商业等结合,互为产品,互为资源,互为平台。
其五,优质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验越来越成为区域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即产品既营销,体验既营销。在决定一个地区旅游品质和影响力的众多因素中,产品和服务成为第一要义,这也是中国旅游走向品质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针对旅游品质产品的供给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而美的团队快速发展,成为重塑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地方推动区域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给予这些团队和品牌以足够的重视,并和区域内的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在区域内形成针对旅游业的创新创业氛围、空间打造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其六,文旅特色小镇成为主流的产品线和区域文旅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这不仅是基于传统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型需要,而且,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文旅小镇可以在一个空间内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并通过小镇的建设打造面向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打造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平台,还可以通过文旅小镇的平台建设,统筹推动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甚至证券化,实现与资本的互动,从而整体性推动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当然,在这一轮特色小镇营造中,文旅功能也是所有特色小镇的标配,很多小镇都明确提出要按照3A级、4A级甚至是5A级景区标准打造基础设施和景观配套。
其七,智慧旅游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并越来越表现为平台的多元化和垂直化,从之前的硬件建设阶段,进入了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的阶段。
目前,针对智慧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已经覆盖旅游的全业态,接下来需要出现一些整合平台,可能是以空间范围甚至是行政辖区为单位的综合智慧旅游平台,也可能是以面向旅游全业态和全体验周期的综合服务智慧旅游平台,当然,未来的趋势也可能是在一个超级平台上实现空间精准定位和全业态、全体验周期综合服务的智慧旅游功能。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和城市的决策者给出足够的关注。而且,智慧旅游的平台搭建和服务供给越来越与智慧城市的密切相关,并逐步走向融合。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