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25日消息:青海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4%下降到2018年底的2.5%。截至目前,13个贫困县(市、区、行委)顺利摘帽,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
100%
青海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37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道硬化,通路率、通水率、通电率全部达到100%,通信息率达99%,通广播电视率100%。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针对青海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守护中华水塔;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迈向小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高原盛开民族团结花……3年来,青海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担当起责任使命,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
护好源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地处澜沧江源头,距离县城1公里的垃圾处理厂,通过装配有烟气净化系统的垃圾高温热解设备,每天可处理20吨垃圾,垃圾减容率达95%左右,排放环保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三江源地区清洁工程已接近全覆盖。”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表示,落实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青海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强化城乡人口聚居区的水污染控制,加强水源污染治理,已在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黄河干流和湟水流域,实施重点流域干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湖库生态保护、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工程135项,确保中华水塔水常清。
为保护黄河源头生物多样性,确保珍稀物种栖息地不受威胁,有效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2018年5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政府发出通告:禁止在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护分区开展旅游活动。
在海拔4610米的扎陵湖畔,尕藏扎西和队友们或骑摩托、或骑马,驰骋在黄河源头,救护动物、捡拾垃圾,劝返游客……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玛多县3000多名同尕藏扎西一样的普通牧民,放下牧鞭,成为生态管护队成员。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站站长马贵介绍,玛多县相继成立3个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他们每个月有28天在巡护路上,守护黄河源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初步探索出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体制,提高了三江源生态保护的科学性。”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
扭住精准,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1月15日,海东市乐都区中坝乡洪水坪124户群众告别危旧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开启新生活。
2016年以来,青海精准锁定5.2万户20万农牧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搬迁。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十三五”搬迁任务的97%。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青海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提出分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配套颁布“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形成贴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色的“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庄科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贫困村。“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我们打造民俗民宅体验区、牡丹小镇观光区、农家生活体验区等景点。”庄科村第一书记张生杰介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庄科村在两年内成为“生态宜居旅游乡村”示范点,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660元提高到2018年的7355元。
青海先后投入58.82亿元,发展到户、到村、到县扶贫产业项目,在208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2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过去找工作四处碰壁,能做的都是重体力活,还挣不到钱。现在有了手艺,月收入比过去翻了番,买房、娶媳妇都有希望。”达吉加南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镇宁曲村人,通过县里举办的技能培训,他拿到挖掘机驾驶员资格证,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兴海县举办的烹饪、挖掘机驾驶、民族舞、汽车维修、刺绣剪纸、抹灰工等培训班,共培训农牧民650人。
近年来全省累计培训贫困农牧民7.4万人次、致富带头人3951人次,七成受训人员找到就业门路,稳定就业率达60%以上。
青海还建立各级干部联点、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实行挂钩扶贫。截至目前,14.5万名党员干部与16万贫困户结对认亲,13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2993家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与2313个村建立帮扶对子,558家民营企业与731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
青海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4%下降到2018年底的2.5%。截至目前,13个贫困县(市、区、行委)顺利摘帽,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
守望相助,各族群众团结和睦
2017年2月7日晚,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产妇多杰坎卓被送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身边是刚出生不久的一名男婴。因为重病,多杰坎卓不能给孩子哺乳。刚成为母亲不久的护士李慧,看到这名藏族男婴饿得哇哇大哭,抱起孩子哺乳,温馨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
青海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7%,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深化创建活动,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青海省委和省政府把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长远和根本的重要战略,着力加强藏区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藏区等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青海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37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道硬化,通路率、通水率、通电率全部达到100%,通信息率达99%,通广播电视率100%,学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青海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表示,“十三五”期间,青海安排藏区项目152项,总投资5197亿元,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及社会管理能力建设5个方面。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楠迦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草原上的羊板粪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生产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肥,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在当地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公司在兴海县、贵南县、祁连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设立4个有机肥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9亿元。
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民族医药企业,近期申请的藏医药在线诊疗及藏药制造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刚刚获批,将得到500万元专项资金。“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扶。未来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弘扬藏族医药文化。”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久美彭措说。
青海成立省委书记担任组长、6名副省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类推进创建活动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寺院、进军营。截至目前,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家庭54.9万户,社区(居委会)391个,乡村(牧委会)3457个,机关2780个,学校991所,企业7004个,寺院308个,军营180个,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人人有责、人人自觉、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推荐阅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