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4日消息:3月8日,70岁的郝景香(右)和他的伙伴在邢台县太行山区的冯沟山坡上挖树坑。
本报讯(记者邢云)“这片山坡土少石头多,雨水根本存不住,传统的种树方法根本不行。”3月8日,在邢台县北尹郭村的冯沟山坡上,70岁的郝景香老人指挥着他的20多名“育林军”抡镐砸钎,挖树坑、栽树苗。“再过三五年,这满山都会成绿色的!”郝景香信心满怀地说。
郝景香是邢台县冀家村乡东庄村人。2009年,郝景香退休了。本可以安度晚年的他,在得知邢台县专门出台了浅山丘陵区绿化意见及规划后,不顾家人劝阻,成立了邢台县第一支专业造林队,立志要消除太行山的绿化断带,让浅山丘陵区充满绿色。
在遍是石头的地带上种树,谈何容易。郝景香和他的造林队没少碰壁。起先用传统办法种树,费劲不小,但成活率极低,“雨水根本存不住,湿润的树坑不到三天就又干又硬。”
郝景香一次次进行试验。他买来了保湿剂,成本太高,无法推广;又采用滴水保墒法,但工序繁杂;他还从外地运来土壤,但缺乏营养,树苗不长……
2013年,郝景香终于摸索出“套保湿袋”“埋玉米芯”“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等一整套浅山丘陵区造林办法。这套被称作“郝式造林法”的植树法,使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10年间,郝景香和他的造林队累计绿化荒山5万余亩,植树560万株。
推荐阅读: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