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驱动花卉产业加快转型

2019年03月20日 10:30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3月20日消息:中国花卉协会主办的2019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日前在河南郑州举行。

近年来,花卉消费升级势头迅猛,从节日礼仪消费转向家庭消费、个人消费,消费区域从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富裕地区的新农村,消费渠道从传统花市转向电商和花园中心……从生产种植、市场流通、零售终端等产业链角度来看,花卉产业调整的步伐日益加快。

花卉产业呈现哪些新特点、新趋势?从业者如何适应新时代、新潮流?

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认为,消费升级驱动花卉产业加快转型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定型,从业者需要更加清晰、理性地迎接行业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花卉市场行情稳步上行

目前,我国花卉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速15%。

云南花卉举足轻重,对分析全国花卉产销形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总经理张力介绍,2017年,云南鲜切花年产值92.4亿元,产量110.3亿枝,同比增长9.6%,占全国产量的52.2%;生产面积21.8万亩,同比增长4.3%。

2018年,三大指标保持继续增长态势,产量增长则更明显。产区扩展到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5个市(州),生产80多个品类、上千个品种的鲜切花。

“30年来,中国鲜花产业走过一条渐进、借鉴的发展之路,如今在市场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正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市场潜力巨大。”张力说。

郑州陈砦花卉集团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卉流通集散地。集团总经理白占芳介绍,2018年,陈砦花卉双桥基地鲜切花交易量1.58亿枝,同比增长21.5%;观花小盆栽交易量3750万盆,同比增长24.8%。

我国花卉市场行情持续保持稳步上行,这也是长期大势。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后,花卉业成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化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潜力巨大。同时,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达6000-8000美元时,国民需求主体开始由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9000美元,更多元的花卉消费需求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白占芳说。    

传统生产种植格局出现分化

在整体行情持续向好的主流下,也隐藏着一些愈加明显的分化,需要从业者认清形势。

2018年,陈砦花卉双桥基地的凤梨、红掌和杜鹃的交易量下滑,观叶植物交易量同比更是下降19.2%。

这并非孤例,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

2018年,云南鲜切花整体均价下滑幅度超10%,除满天星、多头菊和部分新品种草花外,其他品类均价均不同程度下滑,有的幅度高达30%。

在品类结构上,分化同样明显。2015年康乃馨占据市场比重46%,2018年已下滑至40%;同期,洋桔梗却从2.5%上升至5%。

结构分化还将继续?张力认为,传统行情规律、产品格局被打破,是因为生产面积扩大、产能增加,花卉消费市场升级却严重滞后;同时,新品种增加、进口替代加强,也导致了整体均价下滑。

对于传统主流盆花品种,价格走势也不容乐观。

“蝴蝶兰产业利润还会下降,2019年价格也不可能有大的回升,蝴蝶兰生产的品种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秘书长王新国说。

2018年,全国红掌产量4000万盆,北方市场主流产品规格稍大,“价格下降很多”,现为15-20元之间;南方市场规格小一些,价格相对稳定,现为10-15元之间。

主流盆花品种价格下降,主要还是因为供过于求,跟风生产严重。王新国介绍,在广州市场,平头红、新红星这两个品种的凤梨,近两年价格跳水厉害,就是因为供应太多,“2019年依然挣不了钱”。

当然,如果生产种植者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从中不难捕获重大商机。

由于集团消费萎缩、个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众多小盆栽品种的产量现在每年都在上升。比如,发展迅猛的迷你月季。

迷你月季堪称异军突起,3年间,年产量已从原来30万盆迅速攀升至4000万盆,产销两旺、供不应求,最高单位产值竟突破每平方米1000元。

同样,长寿花最近几年全国产量上升到2000万盆,小白掌产销量也超过4000万盆,市场热度持续升高。

“思变、应变、求变将是我们花卉从业者始终必须面对的问题。生产种植如果数年甚至十几年保持不变,与市场脱节是早晚的事。”白占芳说。

市场流通告别传统集市型花市

尽管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发生巨变,但传统集市型花市仍是市场流通主流,与绿色产业、美丽事业等形象严重不符。这就是张力所说的消费市场升级严重滞后。

“传统花市无法提供安全服务,消防隐患大;资金投入不多,缺乏长期规划;管理混乱,消费购物体验差;不少市场属城市违章建筑,影响市容,存在扰民问题。”四川春天花乐园公司董事长林瑛说。

传统集市型花市落后了。

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在拆除一些知名的传统花市,如上海曹家渡花市、武汉四季美花市、成都三圣乡花市等。2018年下半年,北京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同时关停丰台区花乡4个花市项目,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

白占芳认为,无论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还上海腾笼换鸟,全国出现花卉市场外迁潮流的原因,从表面来看,是与城市环境提升整治不相容。在现货交易市场,每天人流车流集中、废弃物遍地、安全隐患重重等,都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势完全背离。

从深层来看,其实是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政府宏观政策变化、与电商拥抱融合等方面的压力所导致。

“根本上,是行业发展模式与国家政策不匹配,是市场环境与城市管理新要求不匹配,是经营能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是经营模式与经济规律不匹配,是从业者层次与行业发展要求不匹配。”白占芳说。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没有跟上政府要求,没有跟上顾客消费需求与态势变化。这是从市场流通环节看,当前花卉业存在的最大问题。

当然,也有丝毫不受拆迁潮流影响的,比如湖南长沙的都市花乡,不但没拆,反而还要在2019年扩建两家花园中心。“都市花乡将鲜花变成了长沙市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无疑是一种成功模式。”林瑛说。

林瑛自己也在探索新型零售消费模式。

从1998年创立春天花坊开始,到2011年建立春天花乐园,她致力于现代花卉产业整合运营服务。目前,春天花乐园园区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带动基地及周边就业人口约5000人,其中250家商户拥有总计约9万亩苗圃。

除花园中心、现代产业园之外,花卉电商的影响其实还要更加深远。

“到处都在拆,拆迁就失去了渠道。所以,电商极为重要,越来越重要,未来的市场流通模式应该是电商+冷链物流+花园中心的模式。”王新国说。

在专家们眼里,电商正日益成为影响花卉产业的关键性因素,值得持续、深入探讨。    

零售终端敞开怀抱拥抱电商

毫无疑问,近年来,鲜切花年产值稳步上升,与个人鲜花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尤其是电商零售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

宜花科技是一家从事鲜花零售的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荣超表示,全国鲜切花市场规模过去两年分别达235.5亿元和366.2亿元,2019年预计达600亿元。

“当非标品的鲜花遇上‘互联网+市场’,新的获利空间被完全打开。互联网技术让线下市场‘移动’起来,将本地市场延伸至全国,真正实现买全国、卖全国。”荣超说。

面对电商的影响与日俱增,谁又是花卉消费主体?张力的答案是:80后、90后、00后。如果说还不是绝对主体,那至少成为绝对主体的趋势已经形成。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注意到,有一类形态的产品受到多位专家的一致推崇:小型、迷你型产品。

“那些带大型精致瓷盆的绿萝柱,那些颇显热闹喜庆的组合盆栽,大妈气息浓厚,不是年轻人的风格。他们喜欢的是简约、低调,比如小型的琴叶榕、单株的小白掌等,大型盆栽其实更适合商务场合,与私人生活无关。”淘宝网鲜花园艺品类负责人卢志鹏说。

随着电商渠道日渐拓展,未来,更受欢迎、更为畅销的无疑是小型产品。

王新国介绍,目前,红掌、凤梨、竹芋、蝴蝶兰、仙客来等传统大株型盆栽品种走向小型化、迷你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以观叶为主的鸭掌木、碧玉、幸福树等品种也将大量培育成小盆栽上市。

关于小盆栽产量,王新国预测,由于小规格迷你型红掌增长很快,每年增长15%以上,2019年产量将超过1500万盆,并逐步与传统大型红掌分庭抗礼;同时,仙客来迷你型品种也很受欢迎,产量增长迅速,预计会增长到1000万盆以上。

小型产品在电商渠道受到推崇,其实有其天然优势。

“小型盆栽可标准化生产,便于运输,品种花色可搭配,造型多样,不仅降低了消费门槛,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白占芳说。

他断言,精致亮丽、运输方便、标准化生产的小型盆栽市场占有率将继续扩大。

在记者看来,在消费终端,电商渠道攻城略地、小型产品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个人消费、日常消费渐成主流。

无论如何,花卉零售电商化程度日渐提高,正是消费升级驱动产业转型的具体体现之一。

推荐阅读:

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产值首破700亿元

发挥花卉产业优势 春城“花名”将再上一层楼

杭州淳安秀水街将举办2019第二届花卉展

年年315都打假,从来都没曝光过宿迁的假花,花卉的假谁来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