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草原生态修复

2019年03月29日 10:16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3月29日消息:由于家畜超载过牧、开垦种地及工业建设征占用等行为,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绝大部分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现象。开展生态修复是当前草原保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瞄准主攻方向,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治理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在治理草原退化、开展生态修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

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

我国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家畜超载过牧,以草定畜,减少家畜数量,降低草原承载压力,实现草畜平衡是当前开展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草畜平衡,简单说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草原能提供的草料总量与放牧家畜需求之间保持大体平衡。如果家畜数量超出草原的承载能力,草原就会因放牧过度影响草原植被的再生和恢复,从而导致植被稀疏低矮、产草量不断下降、土壤裸露、沙化退化。实施草畜平衡的关键是控制好放牧家畜的总量,根据特定区域牧草的产量,科学确定所能放牧的家畜数量,以草定畜、超载减畜、减压降负,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禁牧休牧:促进自然封育

当草原生态退化到一定程度,在持续放牧利用状态下难以实现植被自然恢复时,就要对草原实施禁牧、休牧措施,限制放牧利用行为。禁牧是指对草原实施一年以上(一般3-5年)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在水源涵养区、防沙固沙区、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特殊生态功能区,往往还实行永久禁止放牧措施。休牧是指在一年内的特定阶段,主要是春季植物返青期和秋季结实期,对草原实施短期限制放牧利用。禁牧休牧可以防止家畜放牧对草原的不利影响,促进种子萌发和植被生长,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禁牧休牧通常要辅以草原围栏建设等管理措施。

免耕补播:加速植被改良

草原补播就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前提下,在草原上补播一些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草种,达到迅速提高草原植被盖度、增加产草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在补播品种的选择上,要适应当地土壤、气候,尽量使用当地原生品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通常以3个以上的品种按一定比例组合混播。补播方式有人力补播、机具补播、飞机播种等。机具补播是借助补播机,在地势比较平坦、集中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退化草原播撒或条播草种;人力补播是在面积较小或地形比较复杂的草原,人工徒手或借助手摇播种机撒播草种;飞机播种则是在面积较大或海拔较高、人力和机具不易到达的草原,通过飞机撒播草种。

改善生境:加强综合治理

通过农艺措施改善草原植物生长环境,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主要有疏松土壤、施肥、灌溉、除杂等。疏松土壤是对以根茎型禾草为主的退化草原,采用犁、耙等工具,划破草皮(深度10-20厘米)、切断横行根茎或进行带状浅翻,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通气性和吸水性,并促进土壤表层种子入土萌发;施肥通常是在土壤贫瘠的退化草原,采用沟施、撒施等方法,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料,以补充土壤养分,施肥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补播、松土时同时进行,还可以将肥料做成种子包衣随种子一起播撒。草原灌溉主要采用引水漫流、沟灌、喷灌、机械补水等方式,适用于有条件贮存雨水或有上游来水的草原,一般不采用打井灌溉的方式。除杂是指对草原上的杂草、毒害草、外来有害物种等,以机械、人工、化学药物方法进行清除,从而提高草原质量,创造有利于草原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治虫灭鼠:降低危害程度

鼠害、虫害是导致我国部分地区草原退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草原上分布有100多种鼠类,最常见的有高原鼠兔、草原鼢鼠、黄鼠、大沙鼠等,每年危害草原面积3000万-4000万公顷。草原鼠类打洞造穴、啃食草根、破坏草皮和地表土层,造成地面塌陷、砾石裸露和沙化,严重的则造成寸草不生的次生裸地,即“黑土滩”。鼠类也是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威胁人类健康。我国草原有200多种蝗虫、10多种草原毛虫,还有大量叶甲、草地螟、春尺蠖、白刺夜蛾等虫类,它们啃食茎叶,影响植物健康生长,每年危害草原大约1500万公顷。鼠害治理方式主要有化学药剂毒杀、不育剂防治、天敌扑食、器械捕获等;虫害治理方式主要有广谱性杀虫剂化学防治,以及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等。

植被重建:提高增绿成效

植被重建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翻耕草原的原生植被,重新建植人工草地。适用于南方草山草坡改良,以及北方土壤地质和水热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的草原改良。其做法是将原有植被翻耕、平整、去杂、施肥,单播或混播草种,建成新的草地。植被重建应尊重自然规律,量水而行、以水定植,严禁在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上随意翻耕建植,以免造成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二是对已经开垦的草原,实施退耕还草、恢复植被。我国北方草原开垦种地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有计划逐步退耕还草,其建设方法主要是翻耕、平整、去杂、施肥、播种。三是对因开矿等工程建设破坏的草原进行植被恢复。恢复过程中首先要对留下的作业面、采空区、塌陷区、尾矿堆等进行治理,构建植物可以正常生长的土壤基础,然后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栽种、铺种、撒播、喷播等方式建设人工草地,并加强后期管理。

推荐阅读:

科学家“还原”近5000年来湖泊生态环境如何改变

淄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生态无人农场”实施预备会

贵州贵阳:科学规划城市绿道 加快提升使用效率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