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林草局: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

2019年03月29日 10:22山西经济日报

中国园林网3月29日消息:这些年,我省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省森林面积达到321万公顷,湿地面积15.19万公顷,许多湖泊、河流、湿地成为候鸟越冬之所。从芮城的圣天湖到右玉的苍头河,由南到北都有白天鹅身影。2016年山西省森林生态总价值达3172.64亿元。《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改善趋势,而我省质量改善最快……

2018年,我省林草系统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创新市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壮大林业生态经济,联动实施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

“两山”工程是我省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头戏”。2018年6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以42个县为重点辐射81个县,成为引领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两山”工程的启动实施,对加快我省各地国土绿化的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提升森林质量,推进绿化山西建设进程起着引领的作用。

“绿化”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我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要转“黄”为“绿”,不是件易事。

2018年3月省林草局将年初计划的40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调增到450万亩。同年10月,省政府要求,再次新增造林任务60万亩。2018年底,全面完成营造林510.22万亩。

“五大项目”力促一个战场两场战役连战连胜。我省生态建设阵地与贫困县域相互交错。省委省政府部署,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富民增收“五大项目”,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10.5亿元。

“森林资源”是我省生存发展的生态基石。省林草局依法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和湿地公园等划入生态保护范围,逐步对区域内限制开发企业关停和退出;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2220万亩,使全省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全部划界落地;对45个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矢量化精确落界。

“林业生态经济”助力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全省转型发展助力,把重点放在森林康养、林木种苗和经济林产业发展上。

“创新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领域,对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化资金结构,国土绿化加速推进等意义重大。全省11个市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对693.63万亩集体林地进行确权,新发放林权证78813本、股权证139435本。

“科技创新”全力推进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证过的,林草事业亦如此。为此,省林草局组建成立“连翘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与“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这是继“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北乡土树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我省在国家级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当前,全省林业和草原事业顺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走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新时代,踏上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征程,迈出了勠力同心、担当作为、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的新步伐。

“新时代”带给山西林草事业重大机遇和优势。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必将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唱响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约束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实行统一监管,生态保护和修复职责实现统一集中,管理体制将更加顺畅。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林草事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

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的深入人心,林地草地资源有机整合利用,生态治理成效将更加凸显。

“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作为,用足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全力推进我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省林草局局长张云龙坚定地说。

“新征程”使林草事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当前,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已经成为林草事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机制的深入推进,林业资产性收益改革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全面推广,将谱写出更多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美好篇章。

随着生态保护修复“八大机制”的落地见效,“两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推进实施,必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保护治理。

随着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的有效实施,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绿水青山”将变成“金山银山”。

“新步伐”使林草事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

省委、省政府要求,要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我省的林草事业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省委骆惠宁书记在全省机构改革大会上强调,“山西生态历史欠账较多、赶考补考的任务艰巨,林草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下大气力继续扎实推进。”

楼阳生省长明确指出要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的思路,整体提升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水平,让表里山河美起来、绿色产业火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

加快绿化山西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我省现有的3272万亩宜林荒山大多在生态脆弱地区。“扩绿增绿”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扩绿增绿,只有持之以恒植树种草、修复生态,方能推进绿化山西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此外,资源破坏依然是扩绿增绿的最大“拦路虎”,必须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态度,依法厘清“守红线”的边界,加大“零容忍”的监督,筑牢经济赖以发展、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

林草业最大的优势是绿色资源,从市场化的角度着眼,做大叫响具有山西区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发挥绿水青山的经济优势,打造富民增收的生态财富。

楼阳生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着力做好‘四增’文章,加快建设以绿为底色的美丽山西。”

太行、吕梁两山是保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山西省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生态环境脆弱,全省8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于此。

聚焦历史欠账,做好“增绿”文章。

造好林。每年完成人工造林300万亩,用8年时间使现有80%以上的宜林荒山实现绿化,为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储备资源。

补好林。对现有590万亩未成林地进行补植补造,为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奠定基础。

营好林。提升森林质量,加强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构建稳定健康的林草生态系统。

管好林。划定并严守林草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好林草资源安全。

融合草。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草地生态的修复路径,让分散的草地资源成为林草生态系统的重要本底。

做好“增景”文章。

2019年,省林草局将创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品牌,建立10处以上省级森林公园,推进市、县森林公园的建设;新建2-3处省级湿地公园,做好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试点验收工作;争取批复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1处详细规划,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借助全省打造“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之机,在全省打造100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基地、500个特色村。

多年来,全省林草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大作为、大成就,在风沙区、干石山、煤渣堆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今年,奇迹将会更多。

做好“增收”文章。

“山西红枣”、“山西核桃”等品牌已驰名省内外。借助品牌的影响力、依托连翘、沙棘等资源优势,改造新建一批示范基地。

2019年,做好生态扶贫布局。以扶持58个贫困县为基础,大力扶持今年省政府确定的脱贫摘帽县。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将惠及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做好“增效”文章。

创新政策机制,以市场化造林为突破口,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机制。

2019年,将推动开发式、置换式、购买式造林等“八大机制”落地见效,激发改革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机制,鼓励农民与合作社和企业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创新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在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前提下,发展森林旅游康养等产业。

推荐阅读:

山西:努力开创全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家林草局评审通过4项海南生态修复规划

加速信息化 林草现代化

“绿卫2019”森林草原专项执法行动全国开展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