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花海经济”带热全域旅游

2019年03月29日 11:18农民日报 李树荣 汪涛

中国园林网3月29日消息:春分过后,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只见盛开的油菜花与返青拔节的冬麦苗相互掩映,构成汉中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汉中“青山绿水花金黄”的景象,看似自然造物应季而来的风光,实则是汉中市各级政府精心谋划、深耕细作,以“花海经济”助力乡村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成果。

谋篇布局兴产业

“我们家种了2亩油菜,前段时间才采摘了500多公斤油菜薹,收入1300多元。现在过了油菜薹采摘期,进入油菜观花期,我就在观花点摆摊卖些小零食,既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家庭收入,效益好的话整个油菜花节期间能收入万元!”正在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皇塘精品观花点路边卖餐饮的贫困户罗女士说。旁边同她一起卖饮料、菠萝、烧烤等食物的群众还有很多。

汉中市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谋篇布局,发挥“以花为媒促招商,以节会顾谋发展”集聚效应,从打造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环境等方面发力,多管齐下实现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当地政府鼓励农民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以种植油菜为主、兼有橘花、梨花、樱花等观光旅游产业。目前,汉中市除了油菜花之外,已经形成了规模以上的西乡樱花、城固橘花、洋县梨花、留坝格桑花特色的“汉风花海”经济,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支柱产业。

产业链上助脱贫

“这几年花源丰盛,给我们养蜂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去年我为17户贫困户代养了3600箱蜂,分红最高的贫困户能有3000多元,如果年景好(天气晴朗)收益可翻倍!”洋县长溪镇厂胜蜂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志刚说。

“花海经济”不是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它不仅带动了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三产融合。截至目前,全市仅养蜂业专业合作社就达230多个。“留坝棒棒蜜”已成为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也成为当地群众致富脱贫的重要支柱产业。汉中为了把更多的贫困群众镶嵌到“花海经济”的全产业链之中,把油菜制种产业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和扮靓油菜花海的重要产业而大力发展。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制种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推动汉中油菜制种基地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49家国家油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并争取到投资5000万元的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在南郑、勉县、西乡、宁强、镇巴、留坝等贫困县区建成油菜制种基地5万亩,占全国油菜种子生产份额30%以上,带动1.2万余贫困农户从事制种生产,亩均预计增收700元以上。

油菜制种业推动了油菜种植业的发展,现在汉中油菜业的种植面积截至2018年底已达到110万亩,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达366个。特别是油菜机械化的生产,不仅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而且给贫困群体农民带来了到合作社务工的机会。在汉中,年加工菜籽油在百万吨的大中型企业有11家,小型作坊加工菜油企业上千家,以天汉牌、朱鹮牌、定军山牌等命名的招牌菜籽油已营销到全国各地。

花海带动大旅游

在留坝县火烧店镇,阿凌客栈总共有15间客房,平均年接待3000多人次,虽然客房价格已达380元/间,但仍经常是供不应求。阿凌客栈只是火烧店镇借力“花海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随着该市花海经济的逐渐壮大,西乡樱花、洋县梨花、城固橘花、留坝格桑花以及覆盖全市的油菜花海,极大地带动了全市大旅游业的发展。随着花海经济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1100余家,吸纳贫困对象就业5万余人,带动11.6万贫困人口受益。

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封地,张骞墓、汉中“三堰”、石门栈道、武侯祠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外。如今,春天观赏汉中油菜花海、樱花、梨花、橘花等成为新时尚、新风景。汉台区毛堰村村民王宝元回忆,自从09年办油菜花节以后,村里的路更宽了,景更美了,人气更旺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汉台区老君镇人大主席何光昭说:“乡村旅游借势‘花海经济’聚焦了人气,人来了怎么留得住、玩得高兴、来了还想来,拉动经济的同时推动汉中文化走出去,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油菜花节引来无数游客每年清明节前后来汉中“打卡”赏花。高铁汉中站、民航汉中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屡创新高,随着西城高铁公交的开放,来汉中看(油菜)花海成了周边省区群众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业带动百业兴,旅游拉动了吃、住、行、购,消费扶贫的蛋糕在汉中大地日益做大,而这必将加快汉中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推荐阅读:

王小华:花海旅游引流引擎IP——花卉主题型萌宠乐园

花海旅游+房车露营联手开启跨界合作

朱奇:花海旅游综合体目的地 IP 系统构建与营销管理案例分享

邹相英:逐梦花海旅游

(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