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步道,承载时空记忆

2019年04月12日 09:34国际在线

中国园林网4月12日消息:连续不断的石板台阶,时宽时窄,从滨江路一直延伸到通远门城墙……这是“山城第三步道”的一段,仅1.3公里的长度,一边串联起厚庐、古城墙遗址等人文历史景点,一边连接视野极好的滨江观景平台,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坐车要绕长坡道,要是堵车,半小时走不动;走步行道,几分钟就到,方便得很。”在附近居住近30年的米先生说。

“爬坡上坎,有特色。不走山城步道,不知山城味道!”游客王先生由衷赞叹。

居民反响好,游客收获多。

“重庆是山地城市,一些地图上看起来相隔不远的地方,走路不过几分钟,坐车往往要绕大圈。”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卢涛说,山城步道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山城生活的重要载体。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着力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完善重庆特色慢行系统,助推城市品质提升。到2022年,主城各区山城步道串联成网,叫响“山城步道”城市品牌。

城在山中,大山大水。依托重庆地形地貌,山城步道随形就势,呈现出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等3种类型,以渝中区人文中心为核心,“两江四岸”、中梁山、铜锣山为主要轴线,延伸至城市腹地:街巷步道利用老城区的梯坎、坡道、街巷等,串联起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等,既方便出行,也是精彩的城市体验;滨江步道分布在“两江四岸”滨江区域及城市内部次级河流沿线,是市民亲水观景、健身休憩的滨水风景线;山林步道布局在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四山”及城中山体中,结合自然地形和林地分布,是兼具休闲、健身、游憩功能的山地特色绿道。

“建设山城步道,必须立足居民的实际需求。”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说,通过现场查勘、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散落在城市中的“步道”被梳理出来,或打通瓶颈,实现连通;或接驳交通,无缝对接;或串珠成链、形成体系。

根据已完成的《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所规划的山城步道系统共60条,总长度约1207公里,具备景观、文化、民宿等功能。近期将重点建设17条,总长度约353公里。步道形态变化多样,随山水之势,纵横交织独立成网状。

漫步虎头岩公园山脊观光道,绿树环绕、空气清新,还可俯瞰滨江美景。这个依山而建的步道,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住附近的廖阿姨经常带着3岁的外孙来游玩,“到这儿来散散步,亲近自然,安逸得很。”

三百米一个历史典故,五百米一处人文风景。在南滨路滨江步道,“巴渝十二景”图案、“峡江开埠”雕刻、米市街、法国水师兵营等如珍珠般散布沿线,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步道的文化附加值和功能多元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梅说,在步道沿线修建小广场、优化树池座椅、安装小型健身器材等,为居民和路人创造丰富的生活空间和休憩场所;增加该区域人文历史的标识牌、将特色民居或建筑纳入参观游览范围,彰显城市文脉延续……

市民对步道提出了更多期盼。在重庆规划部门组织的“走进山城步道”有奖征集活动中,要求增加指引标识系统的建议占到40%,排名第一。规划部门新编制的山城步道规划指引专门对标识标牌的类别、形式、内容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明确了布局要求,并统一铺装、照明、长椅、垃圾桶等环境设施的设置要求,使山城步道更易辨识。

重庆近年连续举办“步行看重庆”系列活动。规划设计师和步行爱好者们,以行走的方式倡导绿色出行,探寻步道风景。

拾阶行步道,品觅山城味。渝中区老住户胡美玲感觉“穿越了时光”。当她走到正在恢复修建的太平门城墙公园时,才知儿时奔跑的道路边竟掩盖了一座古老的城门。

绿色出行、山水休憩、乡愁记忆、城市体验,山城步道就像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毛细血管”,充满生机与活力……

推荐阅读:

福州长乐南山生态公园三期预计10月完工

杭州首个杜鹃花主题公园美不胜收

福建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序时推进

牧民群众渐成三江源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主体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