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2日消息:3月7日下午,太行山南麓,河南省沁阳市王庄镇盆窑村的一个窑洞内,王金波坐在一盏白炽灯下,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陶胚,仔细地将一幅古画雕刻在陶胚上。
他的身后,是正在晾晒等待烧制的黑陶胚胎。这种黑陶的制作工艺是河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市据此专门在盆窑村投资建设以黑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寄望在弘扬“非遗”工艺的同时能带动当地的旅游开发。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环保整治,让王金波和这座“黑陶小镇”陷入尴尬境地。
被举报的“黑陶小镇”
2017年10月,焦作市环保局开始频繁接到一些群众来信,反映盆窑村内一些黑陶制品厂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产品”,“他们明知道这个赚钱的产业是建立在污染环境的基础上,却支持、放任他们转入地下。把烧制的时间改在晚上进行,在夜色的掩护下把有毒的黑烟排向天空。”
在一份焦作市环保局提交的《关于(河南)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中,第一财经1℃记者找到了如下记载:盆窑村黑陶形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古万善驿(古地名)的先民在村北的山坡上挖窑烧陶,形成村落,逐步发展壮大。
2009年6月,盆窑“黑陶制作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山东日照、山西秦塬、河北馆陶并称中国四大黑陶生产中心。
2017年,沁阳市决定在当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景点,拟对盆窑村北古窑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黑陶特色小镇。其中,沁阳市盆窑黑陶小镇文化园旅游开发项目占地500亩,计划投资1.3亿元。
“黑陶小镇”负责人王鸿祥告诉1℃记者,“黑陶小镇”将分三期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一期,主要是修复古窑洞、建设窑洞文化体验园、建设黑陶博物馆、黑陶陶艺展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他们的黑陶博物馆已经初步建成,里面展出了从汉代到民国等数千年来当地流传下来的一些黑陶文物,这一方面为盆窑村的黑陶文化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游客认识了解黑陶形态。
孰料,项目刚刚运营不久即遭到举报。
据当地从业人员介绍,被举报的环保问题的确存在,但与盆窑黑陶传统的制作工艺有关。
沁阳市黑陶工艺厂厂长王天成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说,盆窑黑陶的污染,主要是黑陶胚胎在进入焙烧窑后,需要使用木材作为焙烧燃料。有时候,木材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黑烟,而黑陶的黑色,正是由于木材燃烧时,产生的木炭微粒吸附在陶器表面所致,这是盆窑黑陶的独特木材烧制技艺。
焦作市环保局也在一封回复信中称,举报人所反映的盆窑村“黑陶瓷厂常年向空中排放有毒气体”,指的是用作黑陶焙烧燃料的木材在窑内未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林格曼黑度(林格曼黑度就是用视觉对烟气黑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共分为6级,0级污染最轻,烟气呈白色,5级污染最重,烟气呈黑色),盆窑黑陶厂排放的烟气以0~1级为主,烟气颜色较浅,污染较轻。
2017年11月22日,当地环保局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所有黑陶焙烧窑立即停产,并要求21家窑主做出书面保证,保证窑内外不存放和燃烧烂衣服、橡胶等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物品,同时保证尽快安装污染防治设施,设施未安装到位坚决不烧窑。
从此以后,王金波等人的焙烧窑便进入了长达一年多的停工停业期。
“非遗产业”与环保冲突
第一财经1℃记者查询发现,“非遗产业”遭遇环保冲突的,并非仅有王金波所在的黑陶产业,浙江的棠岙竹纸、四川的夹江书画纸以及北京门头沟的琉璃烧制技艺等“非遗产业”,均曾遭遇过环保困惑。
一边是“非遗产业”的传承,一边是“绿水青山”的环保。该怎么办?
以夹江画纸为例,在整治污染的同时,当地通过建设集中制浆中心、规范造纸排污渠道,解决了水污染问题,也为夹江造纸产业拓宽了未来发展空间。
在盆窑村,一些黑陶从业者表示,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他们也曾试验用煤或天然气为燃料替代木材,但均未成功。
当地环保局的一份回复材料显示:盆窑黑陶以太行山优质红色油亮的泥土为原料,经过多道制泥工序,陈腐、洗炼、拉胚成型、手工雕刻、自然阴干、压光等十几道工序,用木材为燃料焙烧而成。黑陶的黑色为木材燃烧时产生的木炭微粒吸附在陶器表面所致,形成了独特的木材烧制技艺,曾试验用煤或天然气为燃料替代木材,均未成功,国内也从未见到过用煤或天然气替代木材作为燃料的成功先例。
“这个问题,让我们很纠结,一方面,我们不敢放弃环保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做历史罪人,让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里断送了。”焦作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说。
当地知情人表示,如何解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考验着当地政府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在加大开发的同时,应该有相应的资金安排专项用于污染防治设施的安装。这或许是目前解决上述矛盾的唯一办法。
推荐阅读: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