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扶智赋能,让扶贫务实高效

2019年04月17日 09:39中国绿色时报

汇聚智力资源、推进产业扶贫、培养乡土专家、搭建服务平台……在精准扶贫路上,中国林学会整合多方力量,探索扶贫新路子,创新脱贫方式,不断推动林业和草原科技助推生态扶贫取得成效。

中国林学会是我国林业系统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科技人员最集中的科技社团,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专业性、多样性、针对性与灵活性等优势。林学会充分发挥组织和科技人员作用,积极与贫困地区对接,将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山西、贵州、广西、西藏、四川、新疆、山东、江西、黑龙江,中国林学会专家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地区。通过走访调研,中国林学会发现扶贫不是简单地改善贫困现状,更多的是扶智和赋能,要赋予贫困人口能够长期摆脱贫困的能力。

发展林业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中国林学会在贫困地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紧扣地方产业发展、主题鲜明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以及高端论坛等,为地方林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地方挖掘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帮扶山西吕梁的红枣、核桃、沙棘产业,贵州黔东南的杉木、油茶、林下经济产业,江西安福樟树、遂川楠木产业,四川江油栎树,山东新泰毛梾,新疆天山西部森林旅游和特色林果产业,西藏竹产业等区域特色林业产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林下经济成为贫困区脱贫的关注重点和关键选项。中国林学会分别在黑龙江伊春和浙江乐清举办了中国林下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当地林下特色产业蓝莓和铁皮石斛展开技术研讨。中国林学会与贵州天柱和丹寨、福建南平、山东日照等地政府部门合作,针对各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林下特色产业、优势品种的研发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持。中国林学会还组织院士、专家到贫困区域调研,围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家公园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中增加生态效益补偿、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专家咨询建议。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说:“林学会多次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实地了解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及模式、市场需求情况等,编写专家建议,建言献策。”

为解决基层缺专家、农民缺指导问题,中国林学会尝试利用学会的高层专家资源,培养若干批本地林业乡土专家,培养365天坚守岗位的“科技二传手”,使本地农民不出乡镇就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目前已评选出213名中国林业乡土专家。

2015年以来,中国林学会先后在浙江、吉林、大兴安岭、山西、四川建立了服务站,在岚县、江油建立了工作站,每年组织服务团队赴各站林业生产一线指导,解决实际难题。下一步中国林学会将在更多基层地区建设服务站,推动林业乡土专家行动计划,通过乡土专家,有效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

扶贫脱贫最怕流于形式,只救济,不赋能,导致脱贫后再次返贫。中国林学会将把扶智赋能作为扶贫重点,加快扶贫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让扶贫务实、高效。 

推荐阅读:

安徽黄山市林业局精心推进国家良种基地建设

湖南常德:优化林业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河北塞罕坝:林业信息化建设引领林场发展风骚

云南省去年投入林业扶贫资金84亿余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