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这条生态路,我们走对了”

2019年04月22日 10:04中国江西网

铜鼓县温泉镇新开村是一个山头村,也是铜鼓县最大的国有林场。以前,林农们靠砍树过日子,不但没有富起来,反而破坏了生态。

从2003年开始,新开村封山育林,当地政府将林农整体搬迁下山,同时组建民营林场,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林农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封山育林,不但没有断林农的生计,反而使新开岭上流淌出生态财富。

从分散经营到资产重组

沿着九曲连环的山路盘旋而上,前往新开岭。一路上,茂林修竹,鸟语花香。4月的天,空山新雨后,云雾缭绕,飞流急湍,新开岭上,宛如世外桃源。

新开村位于铜鼓县两大水系——定江河和金沙河的源头,峰峦叠嶂,最高峰海拔1028米,是铜鼓县山林面积最大的村,有山林4.8万亩,人口800余人。为解决林业生产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与林农分散经营的矛盾,以及发展高效林业缺资金、缺技术和管理等问题,2006年2月,新开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林改确权后的山林进行资产重组,采用50%的山林一次性出资买断,50%的山林按年度支付购山款的方式,组建了一家民营林场。

组建民营林场后,除了可以对几千亩毛竹实行间伐和轮伐外,严禁采伐国家公益林和天然林。同时,当地政府将新开村整体搬迁下山。

从砍树为业到“看树”为荣

来到海拔600米的半山腰,峰回路转,一队骑摩托车的林农迎面驶来。温泉镇党委书记刘长检告诉记者,这是新开村的生态护卫队。“林农以前以砍树为业,现在以‘看树’为荣,自觉看护好山上的一草一木,保护好生态环境。”

跟随生态护卫队的脚步,记者向林海进发。林海茫茫,千年红豆杉、樟树、楠木随处可见,野鸡、鹧鸪不时从身边经过。刘长检欣喜地说,新开村自2003年实行封山育林以来,水更丰了,林更茂了,野生动物更多了。在新开岭上,被列入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的有云豹、红豆杉等10余种,列入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的有棘胸蛙、果子狸等60余种。珍稀野生动植物一多,一些不法分子就打起了偷盗的主意。为此,2014年初,新开村成立了11人的生态护卫队。护卫队2人一组,每天白天轮流上山巡逻,晚上在下山路口设卡盘查。山路里程加起来有40多公里,队员们必须每天巡查一遍。目前,生态护卫队已配合公安部门抓获偷盗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不法人员20余名,有力地保护了这一片美丽山水。

从卖木头到卖生态

不再靠砍树卖木头为生的林农,收入如何提高?新开村借助封山育林后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下养殖等,增加林农收入。

小车在新开岭上一路前行,一排黄墙黛瓦的民房映入眼帘。刘长检告诉记者,村民整体搬迁后,当地政府将原有的民房进行维修、改造,打造成民宿,村民们可将房子统一交旅游公司经营,也可独自出租。这些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民宿,吸引了上海、广州、南昌等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林农的田地,可以自己种植蔬菜,卖给游客,游客也可以租一块地,自耕自乐。

田地里,数十个大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新开村的“长生乐园”人参种植基地。该基地依托新开村优良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参种植,目前已栽种人参25万株。基地负责人罗永兵告诉记者,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人参产业带动高端康养产业和特色乡村游,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刘长检告诉记者,新开村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养殖了黑山羊5000余只、蜜蜂1000余箱、土鸡10万余羽。新开岭上还有千亩宁红茶基地,山上有许多2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林农们采摘野生茶,政府统一收购,每年也是一笔不低的收入。

“从卖木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林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这是封山育林为我们带来的生态财富。这条生态路,我们走对了!”刘长检欣喜地说。

推荐阅读:

农村商业新生态 呈现万亿级市场

内蒙古:守护绿水青山 夯实生态之基

2018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奖颁奖盛典举行

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源:中国江西网)